
福州港口示意圖
福州新聞網11月18日訊 新區建設,基礎先行。目前,福州市正在福州新區悄然鋪開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把一張張“規劃圖”變成“施工圖”,為福州新區申報國家級新區埋下漂亮的伏筆。這一切,將引領著福州新區的發展未來、影響著福州人民的工作生活。
據了解,今年福州新區重點建設項目達300項,年度投資超過1000億元,截至上月已完成投資927.2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92.7%,超序時進度9.37個百分點,新區藍圖日益清晰。
海洋篇
新區港口優勢得天獨厚可門港邁向億噸級大港
福州新區海岸線總長占福建的六分之一,福州港是全國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對臺直航試點口岸之一。
亮點:建全國最大的干散貨泊位
福州連江縣東北部,羅源灣南側,天然深水良港可門港區,碧綠色的海面上浪花朵朵、船來舟往。
11月13日,長329米、載重17.6萬噸的巴拿馬籍干散貨輪靠泊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4號泊位,里面滿載來自巴西的鐵礦石。“卸貨全靠抓斗卸船機的巨型抓斗和料斗格。”福建可門港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方說,工人只需通過高臺的電腦控制室遠程控制抓斗,就可將貨輪貨運箱里的鐵礦石、煤炭等一把一把抓起來,放進料斗格里,一次就能抓起四五十噸散貨。貨物從船上到堆場,經過抓斗、料斗格、皮帶等環節,皮帶一秒能走3.2米,一天就可卸12萬噸散貨。
“這艘10多萬噸的貨輪在停靠我們碼頭的貨輪中,只能算是中等‘個頭’。”吳志方告訴記者,前幾天,長330米、載重31.5萬噸的“中海年華”號在這里卸完貨駛離。如今,4號泊位每個月平均有1艘30萬噸級巨輪停靠,從2011年11月建成投產至今,總吞吐量近5000萬噸,僅到港的30萬噸級船舶就有34艘。

恒捷化纖已部分投產
記者隨后來到可門港物流中控室。“這里是整個港區最核心的部門之一,負責集裝箱管理和調度。通過覆蓋港區的100多個攝像頭,在中控室可以掌握港口碼頭發生的所有事情。”吳志方說。
他表示,可門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承擔福建及省外腹地外貿物資運輸任務的重要口岸、對臺“三通”的重要通道、重要的國際物流中轉樞紐。可門港4號、5號泊位碼頭為天然深水通用泊位,前沿水深27.5米,碼頭岸線全長663米,具備90萬平方米的大堆場、300萬噸即時堆存能力,是目前東南沿海超大型專業化干散貨中轉碼頭。其中,4號泊位為可靠泊30萬噸級散貨船的卸船碼頭,5號泊位為5萬噸級的散貨裝船碼頭。
記者看到,吊車等工程機械正在4號泊位旁繁忙作業。可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發強告訴記者,全國最大的40萬噸級干散貨泊位——神華項目1號~3號泊位正在加緊建設。他說,可門港水深、浪小、不凍不淤,有著4萬畝的廣闊腹地。從2003年底福建華電可門電廠揚起建設的第一鏟土至今,可門港走過了10多年的建設歷程。隨著港口集聚效應的不斷放大,可門港也從最初的全市興港,步入以港興市的階段。目前可門港已建和在建的碼頭泊位約20個,規劃年吞吐量近兩億噸,其中已建成投產的碼頭泊位有6個,30萬噸級主航道、15萬噸級南航道已建成,可以全天候通行大型船舶,是福建省最大的航道。

可門港30萬噸級碼頭泊位上,巨大的裝卸機正緊張卸貨中。
可門港的配套設施也在加速推進。在可門港鐵路支線港灣站,記者看見基線及軌道已建好,下一步將進行軌道精調等工作,本月底將開通運行。據了解,可門港鐵路支線自溫福鐵路透堡站北引出折向東南,沿羅源灣經透堡鎮、官坂鎮到坑園鎮顏岐村設港灣站,總長22.3公里,設計通貨能力1200萬噸。可門港鐵路支線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將為可門經濟開發區與內陸增加更加快捷的通道。總長40多公里的可門港疏港公路已于2010年通車,目前正在進行改擴建,其中連江至浦口段60米大道拓寬工程已投入使用。可門港高速公路也已動工,從福州東繞城高速路的浦口互通口引入,規劃里程約20公里,建成后與福州西繞城高速路、福寧高速路、福寧高速路復線相連,屆時可門經濟開發區將納入福州半小時經濟圈。
孫發強清晰地記得,10年前他來到可門時,那里還是小漁村。隨著海西戰略的實施,可門經濟開發區蓬勃發展,10年間簽約項目總投資達1000億元。
他指著碼頭后方的樁基和一座嶄新的辦公樓對記者說,上月,位于可門港的全球最大己內酰胺生產基地正式啟動一期樁基施工作業,本月20日將搬入這里辦公,全球最大的超亞光絲生產基地和泳裝專供錦綸紗線生產基地——恒捷化纖已部分投產。

福州濱海大通道位置示意圖
可門港優越的條件,吸引了法國液化空氣、荷蘭DSM、印尼三林、中石油、華電、神華、山煤集團、南方石化、福建能源、葛洲壩集團等10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在這里落地或投資建設。隨著知名度的提高,不少紡織、服裝、機械裝備制造企業近期紛紛前來考察、洽談。可門港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時期,眾多項目的動建、投產將大大推動可門港的迅速崛起。
根據規劃,到2030年,可門港將完成全部建設項目,發揮“水水運輸”“水陸運輸”的交通優勢,成為擁有30萬人口、1000億元年產值的新興港口工業新城。
未來:福州將成為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
據悉,福州港將以“三灣一澳”(興化灣、福清灣、羅源灣、三都澳)為重點,以“兩江兩沙一區”(閩江口、賽江口、三沙、沙埕、平潭綜合實驗區)為補充,形成“一港九區”的總體發展格局,即全港由閩江口內、江陰、松下、羅源灣、平潭、三都澳、白馬、三沙、沙埕等九個港區組成。
各港區按照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功能各有側重。江陰港區是福州港重點發展的綜合性港區,以集裝箱、煤炭、散雜貨和化工品等貨類運輸為主,兼顧商品汽車滾裝運輸;松下港區主要服務福清元洪投資區和長樂松下工業區臨港工業發展,以糧食、雜貨等清潔貨類運輸為主,兼顧部分干散貨運輸;羅源灣港區是福州港以散貨中轉運輸為主的深水港區,并為周邊地區臨港工業發展服務;三都澳港區是福州港重要的工業港區,主要服務環三都澳區域臨港工業和贛東、浙南等地區發展,以鐵礦石、石油化工等大宗散貨運輸為主,兼顧城市物資運輸和船舶修造服務。
其中,福州新區擁有閩江口內、江陰、松下、羅源灣等4個港區,完善的港航設施為新區發展臨港經濟、深入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兩三年內,福州港將在福建省內和江西、湖南等地各形成兩三個對接緊密的陸地港。
如今,福州港已是福建最為繁忙的港口之一,航線通達美洲、非洲、歐洲。全面整合港口資源后,福州將成為連接東盟、臺灣和內陸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
基建篇
海陸空基礎設施建設齊頭并進濱海大通道把沿海連成一體
目前,濱海大通道、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福平鐵路、長樂機場二期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齊頭并進,福州正在形成更加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將暢通與海上絲綢之路及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通道連接,成為“一帶一路”通陸達海的重要城市。
公路:路旁海景美不勝收
今年元旦,瑯岐閩江大橋通車,全長302.6公里的福州濱海大通道建設由此提速。據了解,濱海大通道大致沿著現有的201省道福州段走向進行改擴建,途經福清、長樂、馬尾、連江、羅源等5個縣(市、區)的20多個鄉鎮。按照計劃,福州濱海大通道年內將全面動建。這條濱海大通道把羅源灣、定海灣、福清灣、興化灣等4個港灣及羅源灣、閩江口內、松下、江陰等4個港區連成一體,是串聯福州新區沿海深水外港、工業園區、濱海開發區和新興城鎮群的交通要道。
上周,記者在美麗的長樂海岸邊看到,濱江濱海路項目正在加快施工,其中三沙灣至南北澳段大部分路基施工已完成,主通道即將通車。該工程負責人表示,濱江濱海路項目是長樂市“十二五”重點規劃建設的繞城大通道,是福州濱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為集交通、觀光、休閑、生態為一體的城市主干道,全長70公里,預計投資80億元,連接11個鄉鎮、街道,分成岐洋段(營前岐頭村—洋嶼疏港路)、洋澳段(洋嶼疏港路—南北澳段)、南北澳段、澳松段(南北澳段—松下段)等四段建設。其中,已建成的澳松段全長17.5公里,寬60米,雙向八車道,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記者沿著澳松段行走,海景風光美不勝收,路旁浪花翻滾。
截至目前,濱海大通道計劃2017年底建成通車的302.6公里中(不含市政府確定緩期建設的羅源灣跨海大橋3.7公里),已建成34公里;在建55.7公里,其中羅源碧里—將軍帽疏港公路10.3公里、安凱—勵塢12公里、曉澳—道澳1.5公里、瑯岐環島路二期御前—金沙7.6公里、三沙灣—大鶴8.8公里、仙岐—外文武圍墾7.9公里、元洪區縱四路—東閣農場7.6公里;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段200.8公里;未啟動前期工作段12.1公里。
福州新區其他公路建設也有序進行:福州東繞城高速路、東部快速通道年內有望動工,計劃2016年竣工;福州繞城高速路東南段先行動建段(主線連江洋門—浦口段)正開展路基土建施工,剩余路段(主線連江浦口—閩侯青口段)11月中旬啟動路基土建施工招標,計劃年底完成;長平高速公路(長樂古槐—松下段)項目建設用地已經獲批。
屆時,福州東繞城高速路將串起福州沈海高速路復線、西北繞城高速路等,連通連江、瑯岐、長樂、閩侯等地,進一步擴大福州城區,與福銀高速路圍合,形成福州的“四環路”。
再過幾年,福州將建成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內部公路1小時交通圈,5小時、8小時、20小時分別至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和中部經濟圈以及西部經濟圈、西北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區。
航空:福州將迎首條洲際航線
福州航空上月底實現首飛,目前已開通福州至上海浦東、天津、昆明、重慶、西安、太原、合肥、海口等航線,后續將根據市場需要,構建立足本土、輻射海峽兩岸的航線網絡。福州首條洲際航線——福州至紐約航線11月27日將首航。
據了解,福州國際航空港二期建設工程已完成填海工程省內報批項目建設方案編制,正在辦理報省發改委備案工作;機場二期工程預可研報告已通過省內評審;空域及飛行程序設計正式報告已完成。長樂國際機場已開通70多條國內外航線,今年將跨入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的機場行列。
福州正在爭取第五航權綜合試點城市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努力實現對東盟主要國家城市航班全覆蓋。按照規劃,長樂國際機場2015年之前將完成總投資19.5億元的新一輪擴能改造,屆時將擁有年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以上的保障能力。
鐵路:福州到平潭將來僅半小時全長88.433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的福平(福州至平潭)鐵路去年10月31日正式動工,計劃建設工期為5年半。截至10月,總投資達109.13億元的福州段,路基完成18.5%,涵洞完成34.24%。建成后,福州到平潭只要半小時。借助福平鐵路,福州至長樂國際機場將有城際鐵路,建成后市區到機場只要20多分鐘。
近日通過專家評估的《福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顯示,2015年~2020年,福州市擬規劃建設的軌道交通線路為6號線、5號線一期、4號線一期,新建線路總長度89.3公里。待建設規劃實施完成,福州就可形成以1、2號線為“十字形”骨架網,4、5號線為中心環,6號線向長樂放射的軌道交通網絡。
能源篇
火電風電核電多管齊下打造東南沿海能源基地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福州新區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電力這一強勁“引擎”的助推。
近年來,魯能、華能、國電、大唐等國內大型電力集團看好福州的區位優勢,紛紛加大電廠建設力度。如今,在長樂、福清、連江等縣(市),一座座現代化大型環保的濱海電廠拔地而起。在火電大張旗鼓擴軍的同時,福州電力產業也在朝多元化方向發展。華東最大的水電站——水口水電站位于閩清,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0億千瓦時。充足的電力資源,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面對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風力發電在福州受到高度重視。今年4月,國家核準“十二五”第四批風電項目計劃,福州共有10個項目列入,占我省此次列入計劃的風電項目的三分之一。7月,閩侯青林風電項目獲省發改委批復。9月,連江黃岐風電場項目獲省發改委核準,總投資為30505萬元,建設規模為3萬千瓦。
核電即將成為福州電力產業新的“主力軍”。今年8月,福清核電站1號機組首次并網;2號機組將于明年8月建成投產;3號機組現在處于安裝高峰階段;4號機組現在處于安裝階段;5、6號機組正在進行兩評復核報告第一次審評。預計2020年全部6臺機組建成后,福清核電站可實現年發電總量約450億千瓦時。
作為海西20城之中唯一的省會城市,福州正加強沿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優良港口條件,積極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強化能源保障,優化能源結構,科學規劃,前瞻性布局,使能源建設走在海西前頭,初步成為東南沿海的能源基地。展望
到2020年新區建設投入將超萬億元
按照計劃,明年福州新區將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打通內外快速連接通道。與之相適應的,區域性航運樞紐、空港和基地航空、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福州老城區和新區城鎮市政地下管網建設,供水、供電、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也將全面推進。據初步測算,到2020年,福州新區建設投入將超過1萬億元。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全面鋪開的基礎設施建設,助推福州新區向國家級新區的目標一步步逼近。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岳表示,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福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要把福州新區打造成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區、先行區和示范區。
(福州晚報記者 黃秀泉 陳長森 邱泉盛 趙錚艷/文 陳建國/攝 陳曉珊/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