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發路段道路低洼、泥濘,路面到處凹陷,事發后被臨時封閉
東南網1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周德慶文/圖)公路上暗藏的一個深水坑,險些奪走騎車人的命。昨日,海都獨家報道了福州上街鎮一公路,一個深水坑瞬間吞噬了一輛摩托車和所載的貨物。
海都記者昨日調查發現,這個兇險的水坑,是因為污水井蓋被碾塌而形成。該路段按承重30噸設計,卻常年遭百噸重車碾壓,每逢下雨,道路嚴重積水,附近村民直言,“和農村機耕路一樣糟”。更糟糕的是,因道路管轄權移交、經費不足等問題,該路段近十年無人修復,成為一條無清潔、無路燈、無排水系統的“三無”道路。

就是這樣的污水井蓋塌陷,形成了五六米深的水坑
水坑下方,是三所高校的污水管
昨日上午,海都記者再次來到事發的117縣道馬保段,看到坑口已蓋上一塊三四平方米的巨石。
據悉,前一晚,為防再發意外,附近的閩宏混凝土攪拌站,搬來巨石,蓋在了深水坑口。福州上街大學城新校區市政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上街市政”)的工作人員設置了警示標志,并封閉了該段道路。
上街市政魏主任告訴海都記者,根據初步調查,深坑形成的原因為污水井蓋塌陷,因下雨積水,險情不易被發現,“確實太危險了,如果不是摩托騎手反應快,后果不堪設想。”
魏主任稱,井蓋的下方為福州大學城南片區三所高校的專用污水管道,管道長約1公里,窨井深約6米,“上街市政將立即修補塌陷的井蓋,并做方案向上級部門申請該路段的修補費用。”
海都記者了解到,撿回一條命的當事騎手林發銀,獲得了2000元的經濟補償。

每逢下雨,道路嚴重積水
路面承重30噸,卻屢遭重車碾壓
海都記者現場調查,事發路段長約2公里,因路面破損嚴重,泥濘不堪,且面積較大的積水坑隨處可見。在附近生活、工作的上萬市民抱怨:每逢下雨,路況就和農村的機耕路一樣糟糕,摩托車要推,走路一定要穿長筒雨鞋,一不小心還容易摔在爛泥坑里。
上街市政魏主任坦承,目前,這條道路處于無清潔、無路燈、無排水系統的“三無狀況”,而道路破損嚴重的原因為屢遭重車碾壓。他說,這條道路的設計標準為承重30噸,卻常年遭大車碾壓。
海都記者調查發現,僅附近的閩宏、泰宇、宏輝混凝土攪拌站就有200多輛重車,且運送砂石往攪拌站的土方車,多為七八十噸的重車。另外,該路段的兩旁多為工廠,常有大貨車、掛車運送貨物進出。
閩宏混凝土攪拌站一相關負責人稱,3家攪拌站車輛的進出,對路況的惡化確有一定責任,“我們也愿意出一部分的錢修復路面,不過,最重要的是需要主管部門的規劃、設計、改造。”

險些奪命的深水坑,已被臨時搬來的巨石蓋住
附近居民呼吁:盡快改造這條路
除了重車的碾壓,近十年無人維護,也是路況惡化的重要原因。
魏主任說,2014年初,福州市公路局閩侯分局將該路段的管轄維護職責,移交給上街市政,但移交之前,道路的破損情況已極其嚴重。
據多名業內人士估算,重新規劃改造這條道路的費用為數百萬元。
魏主任稱,這筆巨額的修復費需上級部門批準,“以下方的污水管網為例,目前,有大約200多米的管道被堵塞,去年已向上級部門申請,但修補費用仍沒著落。”而據馬保村村委會介紹,這條路近十年沒有比較完整地修復過,“以前,曾在坑洼處補鋪了一些瀝青,但重車一碾壓,很快又壞了。”
昨日下午,海都記者致電福州市公路局閩侯分局。工作人員稱,道路的管轄權已移交,和該局已沒有關系。對先前為何不修補的原因,該工作人員稱,因時間太久,具體原因已不清楚。
知情人透露,該路段原先為國道,后因國道改道成為縣道,之后,隨著旗山大道等路段的開通,該路段已不再是重要的交通干道,“周邊多工廠、工地,正值大學城大開發、大建設期間,改造好后又容易被重車碾壞。”該知情人稱,該道路近十年無人修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部門擔心即使投錢修好后,又會被重車碾壞。
有消息稱,福州高新區管委會將按市政道路的標準對該路段進行改造,但海都記者尚無法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偽。
在附近生活、工作的上萬市民呼吁相關部門盡快進行改造,給大家一條安全出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