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安村墻頭巷的千年古紅榕
福州新聞網4月28日訊(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綦芬/文 記者陳建國/攝)自去年12月福州晚報和市園林局開展征集“我身邊的古榕樹”活動以來,許多熱心讀者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968800提供線索,呼吁保護古榕,或者推介古榕。近日,福州晚報記者查看部分古榕,其中有遭受病蟲害的千年古榕,有身處施工現場的“連理榕”,也有處于拆遷工地急需掛牌保護的古榕。
“連理榕”身處工地
亟待保護
福州晚報讀者、文史研究者齊上志來電反映,梅峰小學的古老“連理榕”一直沒有掛牌保護,現在學校正在蓋房子,古榕亟待保護。4月17日,記者跟隨齊上志來到梅峰小學工地。
梅峰小學原校舍已全部拆平,正在重建中,工地在打樁施工。正對大門,是一對高20多米、相距不到20米的古榕,巨大的枝干像情侶似地交纏在一起,這便是“連理榕”。左邊那棵古榕早年被鋸了一根側干,樹冠沒有那么大,右邊那棵古榕旁邊撐出“屋形榕”。“屋形榕”由許多榕樹的須根纏繞著房子生長而形成。
鉤機、運材料的汽車從兩樹間的通道進出工地,將樹干內側樹皮刮掉了,樹池上堆放著水泥袋。工人們緊挨著“屋形榕”挖了一個泥漿池,樹根都露出來了。
據施工方輕紡建筑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的工地負責人介紹,此處建設兩層地下室,地面建6層教學樓,梅峰小學明年回遷。
“‘連理榕’年代很久了,是梅峰小學的景觀樹,會保留下來嗎?挖地下室和在‘屋形榕’邊上挖泥漿池是否影響古榕生長?”記者問。對方回答:“原先樹下有碑,記載榕樹是乾隆年間種的,肯定要保護的。我們一進場,就向鼓樓區政府、區教育局和市園林局反映,就怕施工造成榕樹倒下或死亡。挖泥漿池是臨時的,打樁是在距離樹根三四米遠的地方,對古榕影響不大,園林專家也來看過了。挖地下室時,會對榕樹采取保護措施,比如把榕樹圍護起來,進行支撐。”
記者從園林設計部門獲悉,目前的打樁和泥漿池以及今后的地下室施工肯定會對古榕的生長和保護有影響。他們曾接到鼓樓區政府的委托設計函,但至今校方和施工方未與他們簽合同,設計費也未到位,制定好的保護方案對方又遲遲未取。希望對方按保護規程暫停施工,會同各方根據保護方案,對古榕采取施工前、施工中一整套加固、支撐和保護措施,并確定完工的復壯措施后繼續施工。
據齊上志介紹,梅峰小學的前身是西臺地藏寺,創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這兩棵榕樹是建寺時馬坑村秀才王聯捷手植,距今已有200多年,被視為村里的“風水樹”。村里人在樹下設石桌石椅,納涼喝茶,并向歇腳的路人提供茶水。王聯捷后人為了讓鄉人世世代代記住并保護這兩棵樹,在樹下立碑記載:“地藏寺前兩棵榕樹,乃里人王聯捷手植,庇蔭風水。時咸豐五年春,立石垂久。”這是目前市區唯一發現的古代榕樹保護碑。
“文革”時期,這塊石碑被推倒,王氏后裔遂將其轉移回家。上世紀90年代,梅峰小學整治校容校貌,砌樹池保護古榕,王氏后裔很感動,遂將石碑交給學校。2005年,由福州晚報和市園林風景學會舉辦的福州市首屆古榕節將“連理榕”評為“十大奇榕”之一。
蓋山鎮湖膠村
千年紅榕盼保護
蓋山鎮黎升村湖膠自然村村民、73歲的陳樹郎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968800反映,該村南二環邊上正在拆遷,擔心一棵尚未掛牌保護的千年古紅榕保不下來。
近日,記者跟隨陳樹郎來到南二環湖膠人行天橋與雙湖互通立交橋之間的湖膠村村尾,這里正在拆遷。村道邊有一棵6層樓高的紅榕樹,長在山坡巖石邊,三面被新違建的房子夾住,樹干被房屋夾進一半。經現場測量,樹圍至少有8.6米。樹冠很大,南北長28米,東西寬25米。樹葉不茂密,地上落滿“黑灰”的病葉。
88歲村民陳樂銳說:“聽我爸說,我爺爺做小孩子時,這棵樹就有這么大了。”這棵紅榕下原先有一口池塘,樹就長在池塘邊。“聽我爺爺同輩人說,這棵樹估計有上千年了。前些年池塘被填了,附近的尼姑庵也被拆了。”陳樂銳說。
“前幾年建南二環時,村里10多棵古榕只剩下2棵了,就是這一棵和南二環對面雙湖安置房工地的那棵。祖宗留下的樹,我們有責任保護下來,希望園林部門過來鑒定,掛牌保護起來。”陳樹郎說。
隨后,記者將村民的意見反饋給倉山區園林局,負責人當即與蓋山鎮負責人溝通。對方表示,現在區鎮兩級都特別重視保護古樹名木,所有建筑和道路都會避樹而建。倉山區園林局將配合鎮里做好保護工作。
記者還與市園林局有關負責人聯系,對方表示,拆遷移樹要到市園林局報備。根據市政府會議紀要,古樹原則上不移。如遇城市建設,市政府會組織相關部門開協調會,還要做移樹方案。

湖膠村千年古紅榕,急待掛牌保護
蓋山鎮齊安村
多棵掛牌古榕生病
“蓋山鎮齊安村有兩棵一級、兩棵二級保護的古榕,其中有3棵于2005年被列入省住建廳公布的第一批80多棵古樹名木名單中,樹齡300年以上,是一村中最多的。其中一棵長在池塘邊,水源枯竭了,生存環境不好。”齊上志說。
近日,記者來到湖膠村的鄰村齊安村。在墻頭巷口,記者見到“巨無霸”古紅榕,蒼老的樹干多處脫皮,露出紅色木質部。樹上掛著“一級”保護古樹名木的紅牌。枝干上爬滿了當地人叫做“骨碎樸”的草藥。樹干背后有一處燒成炭的痕跡,樹下依姆說是調皮小孩前幾年玩火燒的。此外,樹干背后多處朽爛蛀空,有蟻害痕跡,還有類似蜘蛛網的白色病菌絲網。樹邊是一條死水河,河面滿是垃圾和浮萍。古樹本來長勢就衰弱,加上根部被污水浸泡,病蟲害可想而知。一根朝東延伸至河面的長長枝干,沒有支撐,來個臺風就會刮斷。
樹下的依姆說:“前兩年園林部門噴藥打蟲了,這兩年沒噴藥,螞蟻、毛毛蟲掉下來。樹上長著那么多‘骨碎樸’,應該除掉,不然把樹的營養吃掉了。”
這棵紅榕究竟有多大?經現場測量,胸圍近10米,比湖膠村那棵紅榕大多了。離地約1.5米的大樹杈上,可站六七個小孩。石砌的樹池,直徑約4米。
齊上志告訴記者,省住建廳公布這棵樹有420歲,其實有一千多歲了。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冊封琉球國正使的齊琨奉命赴琉球冊封琉球國,次年他衣錦還鄉,倡修宗祠和族譜時一并修建了這個石砌的樹池。
在這條巷道上,還有好多棵掛牌保護和沒掛牌的古榕。在“好班長幼兒園”附近,有一棵掛牌一級保護的古紅榕,樹頭、樹干腐爛厲害,已經中空,樹上寄生很多“骨碎樸”。還有一棵二級保護的紅榕,也長著“骨碎樸”。在“四川老鄉食雜店”附近,有兩棵圍著一處房子的古榕,其中一棵樹干蛀空,樹枝朽了,隨時可能掉下來砸到人。在巷道另一個出口、南二環齊安村入口處,還有一棵二級保護的古榕,緊挨著工地鐵皮圍擋。
記者與倉山區園林局負責人聯系,對方答應馬上派人去看,并表示:“如果我們處理不了,會請市園林局專家幫助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