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寺塔 天妃靈應之記碑、三峰寺塔等遺跡,向后人述說著福州與“海絲之路”的故事 □東快記者鄭旭光陳楠柳濤實習生鄭曉菁文/圖 說起“海上絲綢之路”,就一定繞不開七下西洋的鄭和。 如果說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決策地,江蘇太倉是地錨地,那么,長樂就是鄭和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地和開洋起點。 每次下西洋,鄭和必先率領船隊抵達長樂太平港,集結整訓,伺風開洋。 盡管跨越了600年,如今的長樂已是一座現代都市,但鄭和曾留下的絲絲足跡,依舊可尋。 天妃靈應之記碑、三峰寺塔、天妃行宮等遺跡,無不在向后人述說著鄭和下西洋以及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于福州“海絲”而言,這必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絲行走”,這一站,長樂。 三峰寺塔 鄭和船隊出入瞭望塔 在鄭和東路的北側,我們找到了鄭和公園。 三峰寺塔,則位于鄭和公園的山頂。它是在宋朝時建立起來的,距今已有900多年。塔是用石塊疊造而成,雖然在宋元明時經歷過三次大地震,但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為了更好地保護,公園工作人員用鐵欄圍住。 置身其中,當年鄭和在此眺望太平港的心情,也仿佛能夠感受。鄭和史跡陳列館館長陳遲說,鄭和在太平港駐泊,需要一個能遠眺太平港的瞭望塔,船隊出入太平港也需要一座航標塔。太平港山頂上的三峰寺塔,便擔當起了這個角色。 三峰寺塔原名圣壽寶塔。據傳,明永樂十一年(1413),鄭和登塔察看港口時,得知這座塔是為宋徽宗祝壽而建,頗為不悅,說趙佶是庸君,被金人所俘喪身北國,便將塔名修改,沿用至今。 太平港位于三峰寺塔的西側,當時鄭和船隊每次開洋,必集于此整訓,等到冬至以后東北季風來臨再開船出海。 只可惜,如今的太平港已經消失,曾經港闊水深的天然避風港上已筑起了高樓。但透過1984年的一張黑白照片,仍能看出這里曾是一片水泊。1988年,地質部門對這里的勘探顯示仍能鉆探到瓷器碎片層。在隨后的開發建設中,不斷有人挖到船索、船碇等遺物。 陳遲介紹,長樂太平港,原名馬江。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期的吳主孫皓都在這里造過船,所以又有“吳航”、“航”這樣的名稱。在明初時,這里建造的“福船”因為水深、抗風浪,尤其適合遠航,使得這里的造船業發達。后來,鄭和也在這里造船,并成就了七下西洋的輝煌,改名為太平港。 |
相關閱讀:
- [ 07-23]受"麥德姆"影響 長樂機場取消進出港航班90架次
- [ 07-01]長樂主要內河陳塘港被侵占 20米寬河道僅剩兩米
- [ 05-08]長樂漳港海蚌取突破 全國首例人工培育達到9厘米
- [ 02-12]長樂鑫港紡機:“中國花邊一枝獨秀”如何織就
- [ 01-14]長樂漳港三營澳漁港擴建 漁船泊位增至400個
- [ 11-15]201省道長樂兩港線公路 六車道路面改造年底完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