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豐)近期,國內多個城市樓市調控加碼致使二手房成交量下滑,而福州的二手房中介卻迎來了一波看房客戶。 “最幾天看房的人是多了不少。”達明路上一家房產中介置業顧問坦言,相比前兩周,一些觀望需求已經開始陸續釋放。據了解,目前支撐市場的主體依然是剛需購房者。 二手房成交小幅上升離“回暖”尚遠 近期,繼京滬廣深相繼將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七成后,收緊的調控政策開始向武漢等二線城市蔓延。 但截至目前,福州樓市政策并沒有新的調整,這也讓不少觀望多時的購房者坐不住了。 記者昨日走訪福州市中心多家二手房中介門店獲悉,近期,看房客戶逐漸增多,成交量也出現小幅上漲。 “這兩周成交量是上來了,特別是比9月份和10月份的銷售情況要好很多。”達明路上一家二手房中介門店經理介紹。 準備買房的市民黃先生表示,消停很久的經紀人營銷電話這幾天明顯多了。溫泉公園附近一家中介負責人介紹,隨著市場購買意愿加強,“怠工”頗久的經紀人這兩周也加足了馬力,“前陣子大部分人都在觀望,電話營銷效果很差,經紀人基本在做無用功。近期電話推薦房源,一些購房者也表現出一些看房興趣,得到的回應相比前期多了一半。” 不過,業內人士介紹,雖然近期需求開始陸續釋放,但福州二手房市場距離“回暖”尚遠。“總體來看,目前的二手房成交量還是處于較低的值,和正常時期根本不能比。這兩周只是一些觀望群體回歸,導致市場數據短期內小幅度波動,還談不上回暖。” 房價仍虛高剛需預算嚴格難爆發 中介人士指出,年底一向是樓市旺季,買房結婚、回鄉置業等方面需求會在年底集中入市。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雖然購房者買房意愿趨強,但就目前市場上明確登記購房需求的購房人群來看,基本以首次置業或首次改善的剛需人群為主,這部分人群一方面購房意愿強烈,另一方面也有嚴格的購房預算。一旦房價超過預算,這部分需求就會被壓制。“特別是目前不少房東要求一次性付款,致使很多剛需客戶購房受阻。” 據上述二手中介置業顧問介紹,買房的人主要是剛需購房者,見到房價一直都在漲,一部分購房者不再觀望。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化數據顯示,10月份福州二手房價格同比增長了8.8%,按此增長率計算,去年總價200萬元的房子,目前已經賣到217.6萬元。 有中介機構負責人透露,事實上,市場的實際成交價格遠大于這個數值。在一家中介門店,記者看到勺園路上一套正面臨拆遷的單位房,此前房東報價70萬元,最近價格漲到了85萬元,增長了21%。 “去年一個客戶買了鼓樓附近一套房子,到現在已經漲了30萬元。最近,這個客戶正考慮再買一套。不過,介紹了幾套房源,價格都超過他的預算。”一中介經紀人介紹,目前福州不少房源報價虛高,很難實現成交爆發。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成交持續低迷使福州市場上一些大標的房源的價格已經開始松動。總價300萬元以上的房源,房東的心理讓利空間已經可以達到20萬元。 延伸閱讀 二線城市調控升級福州等城市或跟風 在一線城市全面收緊調控后,二線城市武漢緊隨步伐升級加碼。但不能忽視的是,與此同時,徐州等城市卻對限購政策有所“松綁”。昨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中國房地產政策即時解讀報告》稱,各地調控手段正日趨市場化,經濟化,差別化,落實調控,全國政策“一刀切”局面不復存在。 《報告》指出,繼鄭州之后武漢限購政策的收緊表明,這一輪地方政府收緊房地產調控,已由一線城市蔓延到二線城市,預計還有價格上漲較快的城市跟進,出現一波多城市調控收緊的局面。 從10月百城價格指數、國家統計局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來看,廈門、南京、福州等城市的同比漲幅均在武漢、鄭州之上。 年末樓市可能因政策基調的從緊而轉入平淡,全國整體房價漲勢可能有所放緩。另一方面,對于部分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城市,在不突破調控底線的前提下,開始嘗試調整政策,以達到當地房地產市場與社會經濟實現同步健康發展的目的。 |
相關閱讀:
- [ 11-19]廈門樓市:二手房掛牌均價翔安上周首超集美
- [ 11-19]10月70城房價僅溫州同比下降 上海同比漲21.4%居首
- [ 11-19]福州一手房價格連漲5個月 二手房連漲13個月
- [ 11-16]樓市火爆催增廈門二手房交易稅收入 前十月同比增收七成多
- [ 11-05]福州房貸政策再收緊 二手房一次性付款議價空間擴大
- [ 11-01]北京二手房過戶排隊難:排一整夜就為辦證半小時
- [ 10-28]北京二手房均價突破三萬 已達30950元
- [ 10-24]福州一家中介宣稱打破議價潛規則 今后二手房直接報房東底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