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開發(fa)4個月,0到1之后怎(zen)么(me)辦(ban)?
客觀看數據,主觀聊現實。
【一】
2025年七(qi)月(yue)初,從職場出來(lai)獨立做產品,擦著人工智(zhi)能的邊(bian),歷經4個月(yue)的時(shi)間:
運營七(qi)號樓(lou)的社媒賬號,上線了樓(lou)里(li)產品(pin)的App和Web網站,開源了《獨立開發者(zhe)》和《AI實踐(jian)》兩款知識庫。
用蓋樓的方式說:基線畫好了。
產品加內容(rong)的(de)方式,從流程和結果上看(kan)絕對(dui)可行,并且是性價比高(gao)(gao)的(de)組合(he),只(zhi)不過對(dui)執行的(de)節奏要(yao)求很高(gao)(gao)。
心情上容易亂,手上的活經常荒。
從10月31號的(de)結果(guo)來說,肯(ken)定是算不上夠看(kan),不過從7月1號的(de)預期講,確實按照(zhao)開始(shi)的(de)計劃,完(wan)整的(de)走(zou)完(wan)了0到1的(de)全過程。
到這里問題變了:從1到2該怎么辦?
【二】
理性的分析結果(guo)如(ru)何(he),必(bi)須從客觀(guan)的數據入手(shou),不能單(dan)純(chun)主觀(guan)的揣測效果(guo)。
這里(li)岔開說一(yi)句(ju),以前在(zai)公司做復雜的(de)項目,最(zui)頭疼的(de)就(jiu)是產品發(fa)布后的(de)效果分析,指標分門別類的(de)采集一(yi)大把。
接著一群人開會,各自據理力爭,各種甩鍋。
現在自己撲騰項目,從心底里承認,企業里的那套方法和流程,至少大部分可以搬過來套用,加班除外。
說3組代表性的數據,全部都取最小值,并且都是自然流。
原始數據,博客和Git基本(ben)是以前的(de)關注,社(she)媒也有(you)多(duo)年的(de)積累。
博客:35000人,Git倉庫:1000人,社交媒體:6000人。
賬號關注,七月之后(hou)的數據。
公眾號:1000人,知識庫:200人,樓里注冊:50人,每天增量:5-10人,軟文產品轉化:10%。
內容(rong)數據(ju),4個(ge)月100條(tiao)內容(rong),其中有熱度的(de)就5條(tiao),稱(cheng)得上爆(bao)款(kuan)的(de)只有一條(tiao),效果(guo)如下。
閱讀量:10000人,互動:200人,關注轉化:100人,產品引流,10人。
不同(tong)標簽的數據都(dou)分析過,比如人工(gong)智(zhi)能,開發者,軟廣和硬(ying)廣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ju)了,
在數據中(zhong),最關(guan)注的就三個。
每天增量:代表運營的效果;公眾號:最想做好的流量賬號;產品注冊:項目的方(fang)向和目標。
現狀就是這樣,要說非常差吧,也的確有穩定的增長,要說非常好吧,這種瞎話說不出口,其中的問題下面會單獨分(fen)析。
六個字(zi)形容:有口氣,微(wei)活感。
【三】
客觀看待事情,有利于主觀做決策,但是沒有決定性的作用,硬著頭皮向前走才是常態。
在內容(rong)里,經常(chang)出現(xian)兩種(zhong)聲音:
一是(shi)覺得在單(dan)純做內容,二是(shi)覺得產品做的(de)不行。自己現在想想說(shuo)的(de)都(dou)對,個人(ren)的(de)時間和能力,確實難(nan)以(yi)把(ba)整個項目拉扯出高度(du)。
當初的想法:先把事情做出來。
項目中的(de)產(chan)品,技術,內容,運營等方面,個人能力都(dou)不突出(chu),很多都(dou)得現學(xue)現賣,幻想是如(ru)果可以高效(xiao)的(de)執行起來,也許(xu)能組合出(chu)意想不到效(xiao)果。
所以做內容,發(fa)布產品,然后組(zu)合運營(ying),就(jiu)是(shi)性價比高的(de)思(si)路。
項目從簡單做復雜,會形成競爭力,產品可以被復制,但內容的影響無法輕易粘貼。
其中任何一個(ge)維度,想在(zai)市場(chang)中打出(chu)競爭力(li),從心底里(li)說,都不(bu)是我這個(ge)十(shi)年(nian)后端開發,能夠做(zuo)到的(de),只好從項目的(de)角(jiao)度先試試深淺(qian)。
做出來到做成,其中不知道埋過多少人的付出。
【四】
此前聊過項目(mu)的周期是6個月(yue),每2個月(yue)算一個版本(ben),一期是樓里App,二期樓里Web網站,三期方(fang)向還(huan)在搖擺中。
這個階(jie)段(duan)收尾(wei),會安靜的糾結幾天。
雖然(ran)項目只處在長征的第一(yi)步,但在4個月(yue)的過(guo)程中,把(ba)自(zi)己對(dui)互聯網和職場的理解,來了一(yi)把(ba)重(zhong)構。
先從產品說起,這是討論聲音最多的點。
從(cong)App開(kai)始(shi)設計到落地(di),再(zai)到發布上線和推(tui)廣(guang),自己(ji)都處在比較忐忑的狀態(tai)。
很簡單,心里沒底。
從(cong)頭到尾都知道,后端開發(fa)首次獨立做產品,不可能第一(yi)把就(jiu)成,目的就(jiu)是在AI賽道里扔一(yi)款產品進去(qu),看(kan)看(kan)怎么(me)發(fa)布,怎么(me)運(yun)營,怎么(me)個事。
除了App上線的教程(cheng)文(wen)得到好評(ping),像(xiang)推廣,運(yun)營,產品(pin)等,都(dou)是清一色的差評(ping)。這些問題在產品(pin)二期,都(dou)沒有再次踩(cai)雷。
不(bu)過像產品(pin)價值,定位,意義(yi),這幾個(ge)理論問題(ti),只有一(yi)絲(si)抽象的理解。
產(chan)品從(cong)App到網站,從(cong)開發到推(tui)廣,流程在(zai)兩個版(ban)本(ben)完整(zheng)的(de)跑了兩遍,產(chan)品一期(qi)是(shi)內(nei)(nei)容(rong)(rong)和開發并行,產(chan)品二期(qi)是(shi)先完結開發,再集中做(zuo)內(nei)(nei)容(rong)(rong)營銷(xiao),再加上(shang)以(yi)前(qian)單純寫內(nei)(nei)容(rong)(rong)的(de)經歷。
可以討論另一個熱議問題:內容和產品哪個重要?
此前聊過,個人更看重內容。
從兩(liang)個階段的(de)實踐數據看,內(nei)容(rong)(rong)和產品并(bing)行效果(guo)最好,產品一期在(zai)內(nei)容(rong)(rong)上的(de)討論(lun),給(gei)自己帶來很多正(zheng)面的(de)幫助,產品二期雖(sui)然執行節奏好,但是(shi)內(nei)容(rong)(rong)和產品有(you)點脫節,自媒體的(de)關注增長明顯下降。
內容和(he)產品,就像(xiang)直(zhi)播間(jian)賣貨一樣,產品或商品可以換(huan),內容和(he)直(zhi)播間(jian)很難換(huan)。
【五】
再來說做內容,這真的是件容易讓人焦慮和頭疼的事。
重心在圖文筆記,制作效率最高。
記錄(lu)和總結獨立做產(chan)品這件事,瀏覽和討(tao)論以(yi)及關注(zhu),在(zai)內容里是(shi)數(shu)據最好的(de);發過幾篇教(jiao)程類文章,雖然評價都不錯,但閱(yue)讀和互動數(shu)非(fei)常低;產(chan)品營銷的(de)推廣筆記,數(shu)據的(de)效果(guo)看很(hen)一(yi)般,先關注(zhu)賬號再注(zhu)冊產(chan)品,大(da)概(gai)是(shi)10%的(de)比例。
寫篇優質長文最多2天,但制作一條優質視頻目前還不會。
在(zai)視聽類(lei)內容上,拍過幾(ji)條日(ri)常(chang),其余都是文(wen)字直接生成對話播客,視頻(pin)的制作效率(lv)遠(yuan)低于圖文(wen),暫時還沒有深入花心思的想法,單純用來做(zuo)內容分發和引流。
內容從長期上考慮,是做體系化的知識庫。
項(xiang)目一期(qi)開源(yuan)《獨立開發者》知識(shi)庫,項(xiang)目二期(qi)開源(yuan)《AI實(shi)踐》知識(shi)庫,從兩個(ge)版本(ben)的推廣(guang)來看,知識(shi)庫的流量遠(yuan)高于產品,每個(ge)知識(shi)庫的整理(li)都至(zhi)少(shao)需要2周(zhou)時間。
不(bu)過有個(ge)被網友詬(gou)病的(de)地方(fang),知(zhi)識庫的(de)地址必須(xu)通過公(gong)眾號私(si)信「樓里」自動獲取(qu),最初也搖擺過用不(bu)用這種方(fang)式,但(dan)為了把核心(xin)的(de)公(gong)眾號先做起來(lai),只能(neng)硬著(zhu)頭皮先這樣執(zhi)行,從數據(ju)上看至(zhi)少帶(dai)來(lai)200多的(de)關注。
所(suo)以如何做(zuo)內容?就是用心記錄過程。
圍(wei)繞(rao)獨立做產品這(zhe)件事,從自己實踐的角度切入,真實的記錄每(mei)一(yi)步的情況,以(yi)此獲取最(zui)低成本的推廣渠道(dao),如果產品能做出(chu)競爭力,兩者必然能產生相輔相成的組合(he)效(xiao)果。
這里討論另一個熱點問題:30歲以上的程序員,到底何去何從?
以前我也(ye)相信:技術(shu)深度(du)和廣度(du),會成(cheng)為(wei)職(zhi)場(chang)的(de)(de)競(jing)爭力(li)(li),當然現(xian)在也(ye)不懷(huai)疑。可真(zhen)正的(de)(de)問題是,供需(xu)關系會給這(zhe)(zhe)種競(jing)爭力(li)(li)打折,有句(ju)話這(zhe)(zhe)么說:市場(chang)永(yong)遠是對的(de)(de)。
那么何去何從?無論從事什么去往何方(fang),對(dui)大多數的(de)崗位來(lai)說,都(dou)是(shi)直接(jie)或間接(jie)的(de)面對(dui)產品和流量的(de)問(wen)題(ti),這也是(shi)近幾年(nian)最卷的(de)兩個方(fang)向(xiang),嘗(chang)試的(de)手段更是(shi)五(wu)花八(ba)門。
不想(xiang)在職場卷大蔥,所以選擇自己找出路(lu),七(qi)號樓做(zuo)(zuo)流量(liang)和樓里做(zuo)(zuo)產(chan)品。
【六】
聊完上面的(de)過程,可能有(you)網友認為:這不是做出眉(mei)目了(le)嗎?為什么還會有(you)迷茫感?
有個關鍵問題不好解:每天的增量不夠。
上(shang)面給出的(de)一個(ge)數(shu)據指(zhi)標:每天增量:5-10人,產品(pin)注冊(ce)可能(neng)會有(you)1人,要知道這只是個(ge)平均數(shu),如果內容的(de)質量和數(shu)據都高一點,也出現過(guo)連續30人增長的(de)情況。
有價值的內容,基本來自實踐分析,自己也不具備憑空捏出來的能力。
職場十年(nian),見過很多新公司或(huo)新項目,只運營短(duan)短(duan)三五(wu)個月就關停,也(ye)從最(zui)初(chu)的(de)罵罵咧咧,到后(hou)來理解了及時止損。
面對不確定性,雖然樂觀有用,但結果不樂觀是常態。
每天增量低于(yu)預期,必然會認為(wei)是(shi)自(zi)己能(neng)力不(bu)足,這(zhe)意味著繼續做下去(qu)需(xu)要很久,才有可能(neng)看(kan)到想要的結果(guo)。
有句簽(qian)名用過很久,時間在(zai)走人在(zai)變。
從職場離開,是相信(xin)能(neng)把(ba)這個(ge)項目,按照自(zi)己的預期拉扯出(chu)來,規劃3個(ge)版本已經走(zou)完2個(ge),增長始終不(bu)能(neng)穩(wen)定在預期之內(nei),等(deng)于把(ba)項目中的幾條線打了個(ge)結,能(neng)不(bu)能(neng)解開還得試試才知道(dao)。
有個朋友說過,定期扔家里的東西,才能看著開闊。
在項(xiang)目(mu)中,一(yi)期(qi)試過產(chan)(chan)品和(he)內(nei)容并行,二期(qi)試過先產(chan)(chan)品后(hou)內(nei)容,如果(guo)開始三期(qi),不排除先內(nei)容后(hou)產(chan)(chan)品,希望在方式的(de)變化(hua)中,找到做增(zeng)量的(de)解法。
【七】
每次遇到難解的情況時,總會想一想矛盾論。
在現在的(de)問(wen)題(ti)中,哪(na)些(xie)必須(xu)解決(jue),哪(na)些(xie)可以(yi)(yi)放(fang)一放(fang),哪(na)些(xie)問(wen)題(ti)解決(jue)之后可以(yi)(yi)影響其它問(wen)題(ti),當然一切的(de)一切都要先考(kao)慮自己(ji)能力(li)不(bu)足(zu)的(de)問(wen)題(ti)。
在四(si)個月(yue)的時間中,七號樓的內容,樓里的產品,開源知(zhi)識庫,這三(san)條(tiao)線(xian)自己都非常看好,組合起來的效果也(ye)不(bu)錯(cuo),運營的性價比也(ye)很高。
手心(xin)手背(bei)都(dou)是那(nei)啥,幻想的方式就是一齊長(chang)肉。
人總在主動或被動的向前走,有些問題會消失,有些問題會遇到,有時候還會迷路。
交代一下(xia)產品進度:已發布,已上架。
??七號樓私信「樓里」自(zi)動獲取:《樓里App-安卓版》《AI知識庫》、《獨立開發者》

從10月31號的結果來說,肯定是算不上夠看,不過從7月1號的預期講,確實按照開始的計劃,完整的走完了0到1的全過程。到這里問題變了:從1到2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