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打造高產高效農業新樣板
2024-08-29 16:29:0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鄭夢婷 我來說兩句 |
大宇農業工作人員開著收割機在大棚內收割水稻。本報記者 林雙偉攝 清風徐來,稻香撲面。記者27日來到位于閩侯縣鴻尾鄉的福州大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只見百畝鋼架大棚示范基地內金黃一片,公司負責人陳水銀開著輕型收割機忙著收割水稻。幾個來回,收割機袋子里就裝滿了稻谷。 “割完稻子后,這些大棚就要準備種小番茄了。輪種過水稻的土壤,種出來的小番茄可好吃了。”陳水銀看著收割完的稻田,臉上滿是笑意。 同一塊田地,早春種蔬菜,蔬菜收獲后種一季早稻,水稻夏收后再種蔬菜,如此循環,被稱為“菜稻輪作”。近年來,閩侯縣農業農村局強化現代農作物種業管理,積極開展新品種示范推廣,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大力推廣“菜稻輪作”模式,鼓勵合作社、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季節性流轉種植水稻,取得良好成效。 陳水銀告訴記者,在閩侯縣農業農村局和相關專家指導下,他的基地從2012年就開始實行“菜稻輪作”模式,果蔬地塊基本1年至3年就要輪種一次水稻。如今,大宇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基地由300多畝擴大到了800多畝,果蔬品種由原來的單一品種增加到10多種,產值逐年遞增。 “之前沒有輪作,連續種兩三年小番茄或草莓后,土壤非常容易長蟲子,種出來的果實口感也很差。可以說沒有輪作模式,就沒有大宇農業今天的成就。”陳水銀說。 荊溪鎮關東村愛園專業合作社的百畝蔬菜基地也迎來了早稻豐收。大棚中早稻結出了豐碩的稻穗,合作社負責人陳月明把這種“菜稻輪作”模式形象地比喻為“洗碗”。“種完蔬菜種水稻,相當于‘洗了一次碗’,將土壤里殘留的容易滋生病蟲害的元素‘洗’掉。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非常環保。”陳月明說。 作為蔬菜生產大縣的閩侯,是福州“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23年全縣種植蔬菜64.34萬畝,產量138.31萬噸,80%銷往福州市區等地。蔬菜產業已成為閩侯縣蔬菜產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閩侯縣農業農村局加大對“稻—菜”“菜—稻—菜”等輪作模式的技術培訓與示范帶動,著力打造高產高效農業新樣板。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鐘鳳林認為,如何保證糧食產量,提高糧食自給率,是福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大課題。“在保持現有耕地面積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加糧油生產總量、提高耕地復種指數是一條有效途徑。一直以來,閩侯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創新耕作模式,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研究構建‘菜稻輪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同時改善了土壤肥力,保護了農田生態。” |
相關閱讀:
- [08-28] 閩侯:番茄大棚長出金燦燦稻谷
- [08-28] 閩侯祥謙鎮引導村民整治人居環境
- [08-26] 閩侯兩項增速全市第一的背后
- [08-23] 閩侯梅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有望10月底完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