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番茄大棚長出金燦燦稻谷
2024-08-28 16:45:56?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鄭夢婷 我來說兩句 |
福州大宇農業公司正在番茄大棚內收割水稻 福州晚報訊 閩侯鴻尾鄉大宇農業種植基地番茄大棚里居然長出了金燦燦的水稻,昨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記者剛來到大宇農業的百畝鋼架大棚示范基地門口,便聽到轟隆隆的農機收割聲。走近一看,只見公司負責人陳水銀駕駛著輕型收割機在水稻田里往來穿梭,收割機袋子里是滿滿的金燦燦稻谷。“割完稻子后,這些大棚就要準備種植小番茄了,輪種過水稻的土地,種出來的小番茄可好吃了。”陳水銀看著收割完的稻田,臉上滿是笑意。 陳水銀是閩侯縣有名的種植大戶,他栽培的小番茄品種多、口感好,備受消費者青睞。在閩侯縣農業農村局和相關專家的指導下,他的基地從2012年開始實行“稻—菜”輪作模式,基地里果蔬地基本一至三年就要輪種一次水稻。“之前沒有輪作,連續種兩三年小番茄或者草莓后,土地就非常容易生蟲子,種出來的果實口感也很差。多虧了這個輪作模式,基地的產值效益逐年遞增。”陳水銀說。 同樣的豐收場景還出現在荊溪鎮關東村愛園專業合作社的百畝蔬菜基地里。大棚中的早稻結出了一串串豐碩的稻穗,呈現一派豐收景象。合作社負責人陳月明把這種“稻—菜”輪作的模式形象地比喻為“洗碗”。陳月明解釋說,蔬菜種完再種水稻,可以把土壤里殘留并容易滋生蔬菜病蟲害的元素通過種植水稻“洗滌”干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這種模式還能最大限度減少農藥的使用,非常綠色環保。 近年來,閩侯縣農業農村局加大對“稻—菜”“菜—稻—菜”等輪作模式的技術培訓與示范帶動,著力打造高產高效農業新樣板。兩個蔬菜基地的豐收場景,是閩侯縣大力推廣“稻—菜”“菜—稻—菜”等輪作模式的縮影。 閩侯縣也是福州市“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全縣蔬菜播種64.34萬畝,產量138.31萬噸,其中80%銷往福州等地。 |
相關閱讀:
- [08-26] 閩侯兩項增速全市第一的背后
- [08-23] 閩侯梅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有望10月底完工
- [08-22] 福州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煒鳴來閩侯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08-28] 閩侯祥謙鎮引導村民整治人居環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