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踐團隊暑期走進閩侯鄉村:發出“好聲音” 貢獻金點子
2024-08-14 17:34:2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王倩雯 我來說兩句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年暑假,無數來自高校的年輕人活躍在全國的社區、廠礦、田間,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成為他們走出校園、熟悉國情、服務社會的絕佳機會。 當大學生與鄉村邂逅,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走進暑期來到閩侯祥謙鎮江中村和大湖鄉嶺頭村的兩個大學生實踐團隊,聆聽他們的故事。 東北大學社會實踐團隊在江中村調研。林東輝 攝 到基層了解百姓心聲 “依姆,您家有空閑房子的話愿意改造成民宿嗎?”“家里種植農產品了嗎?愿意經營成采摘項目嗎?”4日上午10點過后,江中村的溫度迅速升至近40攝氏度,來自東北大學機械專業的大一學生王哲睿和他的3個小伙伴開始了入戶調研走訪。看到這些年輕人一身是汗,江中村村民熱情地招呼他們走進家門,請他們喝茶、吃西瓜。 下午,王哲睿和小伙伴們來到祥謙鎮龍祥島的塔礁洲濕地,走上觀鳥臺,觀察那片網紅沙灘的客流量。 雖然在東北大學讀書,但王哲睿和社會實踐團隊的其他8個小伙伴都是土生土長的閩侯人。“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我在福建老鄉群里發了倡議,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回應,組建了這個9人社會實踐團隊。” 王哲睿告訴記者,在江中村實踐的一個多月,他們走出了象牙塔,見到了真實的農村。“看到了龍祥島上甘蔗、無花果等農產品在茁壯成長,也感受到了農村的勃勃生機。”王哲睿說,他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和當地村民交流的過程中,知道了怎么接地氣地和村民們溝通,取得他們的信任,了解到最真實的百姓心聲。 收獲溫暖與感動 “孩子,快進屋,邊喝茶邊聊,大熱天的你們為了我們村的發展還在奔波,真是難為你們了。”當地村民的熱情讓這些初入社會的孩子們深感溫暖。 讓王哲睿難忘的是在江中村走訪時遇到的一名開漁船捕撈30多年的村民。“他特別真誠、熱情,和我們聊了整整一個下午。”在交談中,王哲睿了解了江中村村民幾十年的漁獵文化和捕撈歷史,知曉了他們對于開發龍祥島的一些疑慮。“這位漁民伯伯告訴我,愿意帶游客體驗捕撈。漁民經驗豐富,對漲潮落潮了如指掌,若進一步開發龍祥島,游客捕撈將是很有前景的一個體驗項目。”王哲睿說,漁民的真誠分享讓他把這些建議都寫到了調研報告中。 七月初來到嶺頭村的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 “一天傍晚,學生在村里做帶貨直播的時候,村里的民宿打電話說房間爆滿,沒有辦法騰出房間了。旁邊的村民聽到后說他家能騰出來兩三個房間給學生住。”嶺頭村駐村書記林龍錦說,其他村民紛紛響應,把自己家的房間收拾干凈給這些大學生住。這一幕溫馨的場景,讓大學生們至今難忘。 反哺政府決策 助力鄉村發展 “由問卷調查可以看出,90%以上的居民不樂意辦民宿。建議解決方案:游客可能的不文明行為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罰款規則約束;若居民不愿意提供住宿,可以采取露營地建設方案。根據居民反饋,目前游客可在觀鳥臺和籃球場處露營……”走訪近80名村民后,東北大學社會實踐團隊向祥謙鎮政府交上了一份翔實的反映村民心聲的調研報告。這也是高校社會實踐反哺當地政府決策的嘗試。 今年7月,祥謙鎮政府向全國大學生發出邀請,請他們圍繞社情民意調研、品牌打造、規劃設計、文化挖掘、旅游開發運營、嘗試性創業等6種類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也可立足本地資源開展其他類型的有益活動。 “從政府的層面號召和邀請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對于祥謙鎮來說是第一次。”祥謙鎮宣傳委員陳杰彬告訴記者,這是他們充分利用高校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嘗試。“有時在政府層面的決策是短時間內作出的,也許是‘最快速’而非‘最優’,鄉鎮干部很難針對每個問題挨家挨戶走訪調研,有時村民礙于面子也不一定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告訴我們。于是我們嘗試和高校合作,通過學生社會實踐的方式了解最真實的民意,為政府決策作參考。” 對于嶺頭村而言,實踐隊隊員們對村民們授之以漁——林學專業的隊員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指導村民制作蝴蝶標本,引導村民善用巧用自然資源拓寬增收渠道;農學專業的隊員帶來了“耕讀傳家遠”農耕文化傳承系列活動,通過竹筒DIY、竹篾條編織等,將傳統文化融入竹產業發展,探索致富新方法;環境設計專業的隊員走進村里正在修繕的朱子文化館,通過實地考察、精準測量為朱子文化館的修繕提出建議;設計學類專業的隊員用栩栩如生的畫作,讓村里原本單調的墻體煥然一新,為美麗鄉村注入青春色彩…… 對于學生來說,社會實踐不僅幫村里促成了生意,也豐富了自身的社會閱歷。“通過實地調研,我獲得了更真實的信息、知識、技能。”東北大學社會實踐團隊成員謝曉玉深有體會地說,從組建隊伍調研到尋求解決方法再到具體落實,中間也遇到了不少問題,但團隊合作能力、溝通組織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這對我們之后無論是創業還是工作都很有幫助。(記者 譚湘竹) |
相關閱讀:
- [08-12] 閩侯濱城社區長者食堂開業
- [08-09] 閩侯上線“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 辦理時間由10個工作日減至3個工作日
- [08-08] 閩侯一創客農場如何蹚出鄉村致富路
- [08-07] 閩侯:“一號管到底”,節約掛號費近10萬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