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三月三”連馬民族文化節側記:情滿小滄 兩岸同心
2024-04-12 16:59:2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埡妮 我來說兩句 |
微型歌舞劇《畬山情》。記者 包華 攝 “三月三,三月三,山哈人的節日。每一年的今日,今日非平時……”11日是農歷三月初三,海峽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共聚連江縣,歡慶“兩岸一家 福籽同心”首屆“三月三”連馬民族文化節。 “三月三”是畬族最重大的傳統節日和兩岸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啊氯硇妗?,是一場牢記囑托的感恩之約,是一場民族團結的心靈之約,也是一場簡單純粹的快樂之約?!边B江縣委書記陳勁松表示,海峽兩岸一家親,連馬兩地親上親,連江將以舉辦此次活動為契機,衍生出更多不落幕的民族交流活動,全力朝著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福馬“同城生活圈”先行區的目標邁進。 畬鄉春水不老,兩岸風景相宜。一起跟著記者的腳步走進這場盛會。 畬家婚俗展演。記者 包華 攝 盛裝迎親朋 共赴山水如畫的浪漫之約 陽春三月,鳳凰于飛,小滄畬族鄉移民休閑公園,一場視聽盛宴正在上演。身穿傳統民族服裝、頭戴鳳凰發飾的畬族女孩們,伴隨著極具民族風情的歌曲,翩翩起舞;少數民族同胞用本民族語言對唱山歌,以歌傳情、以歌達意;臺灣少數民族青年舞團以載歌載舞的形式,將節慶的喜悅與大陸同胞分享。隨著歡快的旋律響起,兩岸同胞手拉手、肩并肩,沉浸式體驗民族嘉年華《中華全家?!?,歡快的舞蹈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這次特地從臺灣趕來參加‘三月三’慶典,感受到畬族同胞的熱情,更近距離看到大陸少數民族傳統舞蹈,歡迎大家來我們的部落做客!”臺灣少數民族青年舞團領隊陳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帶舞團來小滄鄉參加“三月三”慶?;顒?,團隊12名成員來自臺灣少數民族的阿美、泰雅等部落,“機會難得,受益匪淺!每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通過參加這個活動,不僅能讓各少數民族更珍惜本民族的文化,還可以加深兩岸少數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共促發展。” 欣喜和感動的不只是臺灣少數民族青年舞團。11日一早,小滄鄉的畬民便身著民族特色服裝,身戴銀飾,頭梳高高的“鳳凰髻”,用美麗的笑容和嘹亮的歌聲喜迎賓客。 “今天‘娘家’舉辦‘三月三’活動,十里八鄉的村民都來了,臺灣的同胞也來了,我們幾個姐妹早早就預備了民族服裝共赴盛會?!碧m玉萍和朋友們起了個大早,一番隆重裝扮后從外地趕到會場。 據悉,連江縣被國家民委授予“創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小滄畬族鄉是國家生態鄉,也是福建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鄉,2016年與臺灣屏東縣瑪家鄉結成姐妹鄉鎮。 長5.6米的粽子,象征56個民族大團結。記者 包華 攝 鄉味解鄉愁 暢敘連馬一家親的手足之情 這邊,烹制烏米飯、打糍粑、釀酒、磨豆腐、對唱山歌、體驗畬醫畬藥,畬家風情沉浸式互動街區人頭攢動,讓“兩岸一家、幸福團圓”有了具象的表達;那頭,來自臺灣的優質農特產、文創產品、美味小吃,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購買?;顒蝇F場,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用鄉味敘鄉情、解鄉愁。 “文化是多元的,我們在小滄與大陸同胞作了深入交流,回到臺灣后,會把此行的收獲和感受分享給更多朋友,希望今后臺灣的少數民族同胞有更多機會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迸_青小楊不僅品嘗了畬家烏米飯、畬族米酒、清明粿,還和新結識的朋友共跳竹竿舞,并在5.6米長的粽子前合影留念。 記者觀察到,“三月三”作為畬族群眾最隆重的節日,除了寄托對先人的崇敬和哀思,更成為一場畬漢同胞、兩岸同胞團結和睦、共同歡慶的盛會,家國情懷、民族情感、手足深情都深深烙印其中。 “小滄鄉有畬族人口2000多人,占鄉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至今仍然保留畬族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毙娈屪遴l黨委書記邱宏鑫說,文化節不僅體現了畬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更促進了海峽兩岸各民族群眾的融合。 “這次活動讓我大開眼界。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相同的歷史和文化紐帶加深了我們的情感聯結。我相信,通過兩岸民族文化的交流合作,能進一步增進彼此的了解、加強互信,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瘪R祖議會議長張永江表示,通過這場盛會,看到了“兩岸一家親”的同胞情、手足愛,在兩岸同胞相近相親的天然情感紐帶連結下,兩岸融合發展必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綻放畬鄉美 好客小滄靜待八方來客 有人說,畬族“三月三”像是一碗家釀的米酒,越陳越香。對于小滄畬族鄉而言,更是如此,為何這么說? 1994年,為了建設具備供水、防洪、灌溉、發電四大功能的山仔水利樞紐工程,小滄鄉成了庫區移民搬遷鄉。30年間,水庫移民后扶工作已從原來滿足群眾對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要求,逐漸提檔到提升移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上。 今年是小滄畬族鄉成立40周年和庫區移民搬遷30周年?;顒蝇F場特別設置了圖文展覽區,一張張震撼人心的照片,細數淳樸的畬鄉人民服從國家建設大局、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以及小滄鄉干群用汗水與智慧,建設起新的幸福美麗家園的故事。 “村子越來越美,錢包越來越鼓,生活越過越紅火,我們很幸福!”畬族庫區移民雷祖華和老伙計們看著眼前的照片,感慨萬千。 展區不遠處,新生代畬民唱起了爺爺傳授的畬族山歌,歌聲如涓涓山泉,滋潤著現場觀眾的心田。 “未來將繼續發揮連馬民族文化節的品牌效應,加強連馬兩地文化交流,推動鄉村經濟文化發展?!鼻窈牿伪硎?,近年來,小滄鄉融合畬族民俗館、七里村探花府古民居群、美麗庫區生態環境等元素,深挖畬族服飾、苧布織染縫紉技藝等畬族文化精髓,聯合閩江學院開展畬族刺繡培訓,推動畬族刺繡等傳統技藝傳承發展;同時聯合縣委統戰部、縣教育局、縣民族經濟發展促進會等編寫《連江畬語》初級讀本,切實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40年,青春不老,芳華正好。熱情好客的畬鄉人靜待八方來客。(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葉建隆) |
相關閱讀:
- [04-08] 連江發出首張鄉村民宿“身份證” 規范有序管理民宿行業
- [04-03] 連江鳳城鎮開展清明節系列活動 賡續紅色精神 奮進時代征程
- [04-02] 連江首屆“三月三”連馬民族文化節11日舉辦
- [03-25] 連江“三月三”畬族文化節下月舉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