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東岱鎮山堂村有塊候鳥“自留地”
2024-04-01 16:14:45?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靜雯 我來說兩句 |
代表性鳥類:黃胸鹀、彩鷸、董雞、水雉等 主要吃蟲子、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種實。其中,黃胸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屬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觀鳥勝地:連江縣東岱鎮山堂村 地處敖江入海口,有良好的水、田、山、林,為鳥類提供棲息樂園,有“百鳥村”之稱,目前已發現并記錄野生鳥類251種。 山堂村打造觀鳥基地。記者 鄭帥 攝 3月28日上午,連江縣東岱鎮山堂村,在一片綠油油的田地間,有一塊“自留地”卻與眾不同。 農戶陳濟華與妻子陳新妹圍著這塊地巡視了一圈,陳濟華還不時將手插進地里檢查泥土狀態。 “這塊地的實際面積約一畝半,得到了村民們與社會各界愛鳥人士的守護,它可不簡單吶!”陳濟華說,“它是我們村越冬鳥類的專屬‘自留地’。” 連江位于候鳥遷徙九大路線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上,而位于敖江入海口南岸的東岱鎮,濕地、灘涂面積廣闊,成為眾多候鳥的中轉站和休憩點。幾年前,這些鳥類陸續現身山堂村。 “它們一進村就飛進田里,以水稻、豆類、蟲子為食,而在這一塊地里停留的鳥兒尤其多。”陳濟華指著波光粼粼的田地說,“那時大家對鳥的了解非常少,也沒有多想,只當它們是破壞莊稼的‘壞蛋’,并把它們趕走。” 許多觀鳥愛好者跟隨著候鳥來到了山堂村,這一塊地也被更多人所熟知,但村民們對觀鳥人的態度并不好。“他們當時甚至認為鳥類是被我們引過來的。”時隔多年,每當攝影愛好者王乃珠回憶起這段往事,仍感到哭笑不得。 鳥兒鐘愛這塊地,如何讓村民同意鳥兒“入住”? “我們都希望能將這塊地保留下來,并還原成最自然的狀態。”王乃珠說。5元、20元、30元……200多名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達成了共識,群策群力,將這塊地租了下來,并請當地村民陳濟華和陳新妹幫忙照料。 “一開始,我們只當這是一份普通工作。”陳濟華告訴記者,“觀鳥者說這些鳥喜歡吃土里的蟲子,要每隔一段時間用犁田機翻土,還要從內河中引水灌溉,我們便照做。” 慢慢地,這塊地也變成了越冬鳥類的專屬“自留地”。在愛鳥人士的宣傳下,陳濟華和陳新妹逐漸意識到,這些鳥類很珍貴,其中不乏瀕危的國家級保護動物。于是他們增加了巡視的頻次,見到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會進行制止。 “這些‘客人’遠道而來,我們要愛護它們。”當地農戶們對鳥類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轉變:種植農作物時不使用農藥,為路過的鳥類提供最干凈的食物,每日巡護和進行愛鳥宣傳。 “2022年7月,山堂觀鳥基地掛牌成立,基地展示廳近400平方米。”山堂村婦聯主席陳春花告訴記者,該基地還與共青團連江縣委員會、縣林業局、中小學及教育機構等開展合作,打造青少年觀鳥基地。去年5月,縣檢察院、縣法院、東岱鎮政府打造了敖江濕地司法保護山堂村示范點,建成觀鳥棚、機耕路、觀鳥宣教基地,省觀鳥協會還授予該示范點“觀鳥實踐基地”稱號。 “山堂村的觀鳥視野絕佳,去年夏天,我在這里看到了20多只黃胸鹀,朋友們可羨慕了!”來自北京的觀鳥愛好者阿江是山堂村的常客,“去年來山堂村的彩鷸有幾十只,董雞有十幾只。”除此之外,水雉、白鷺等鳥類都被記錄在了他的相機里。 “瞧,牛背鷺在追著犁田機飛!”順著陳濟華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只見犁田機緩緩前進,成群的牛背鷺上下翻飛,跟在犁田機后方吃著土里的新鮮蟲子。 “山堂村在環境和鳥類保護上做得越來越好,目前已發現并記錄野生鳥類251種,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鳥類來連江做客。”山堂村村務工作者曾彬說。(記者 陳君沂) |
相關閱讀:
- [03-29] 福建首部社區矯正監督題材微電影《出海》在福州連江首映
- [03-26] 連江法院成立“石榴籽”解紛工作中心 聘任少數民族同胞擔任特邀調解員
- [03-25] 連江“三月三”畬族文化節下月舉辦
- [03-25] 連江首家嵌入式養老機構啟用 養老機構與社區有機融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