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民生清單”承載沉甸甸幸福
2023-10-30 17:23:57?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在閩侯,什么是幸福的樣子? 閩侯江濱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是老人能在養老院里,把養老過成享老;是老舊小區改造時,能堅持民意為先,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改出居民想象中的幸福社區樣子;是對貧困戶精準幫扶中盡顯真情……一樁樁暖心的民生實事,已成為閩侯“學史力行踐初心”最生動的注腳。 在主題教育中細悟“為民情懷”,在實干擔當中建功“民生實績”。閩侯縣正努力把民生福祉滿意度,寫進打造新時代現代化濱江新城的滿分答卷中。 閩侯縣社會福利中心龍人伍心家園里,老人在學習繪畫。 養老服務 養老變享老 活出幸福模樣 說起在閩侯養老的幸福感,92歲的葉良國和他93歲的老伴潘淑華最有發言權。 兩年前,二老入住位于閩侯縣社會福利中心的龍人伍心家園。這是閩侯規模最大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 葉良國說,在養老院里,早上有歌舞書畫類的興趣課程,下午有不少鍛煉身體反應能力的互動小游戲,在豐富日常生活的同時,擴大了同住老人間的社交生活圈。此外,周全的適老化設施、專業的養護人員、配套的醫療設備、營養的膳食安排,讓養老成了享老。 在龍人伍心家園,除了像葉良國夫婦這樣的自費老人外,還有一群由政府出資集中供養的特困老年人。閩侯縣社會福利中心主任施理光說,特困老年人可選擇家庭供養,也可申請集中供養,享受政府兜底政策,養老費用全部由縣財政撥付。他們每月還能領到由縣財政承擔的500元“零花錢”。 社區養老也是閩侯養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甘蔗街道濱江社區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已成為老人“家門口”的好去處。這里配備有棋牌室、書畫室、保健室等,作為周邊老人的社交平臺。照料中心還附設長者食堂,讓不少社區老人吃上營養豐富、價格實惠的“暖心飯”。食堂菜肴豐富,5天內不重樣,老人花10元左右,就能吃上一頓可口飯菜。 此外,山區的廷坪鄉還借助夏季涼爽的氣候特點,引入企業運營候鳥式避暑康養。2021年以來,企業在每年5月到10月,會組織平原地區敬老院的40多位老人到廷坪鄉敬老院生活。這些人的收費與社會性入住人員一樣,每月在2200元至4000元之間。 對養老需求分類管理,切細服務單元,開展多形式、個性化的養老服務,讓在閩侯養老的老人們活出幸福模樣。據統計,目前,閩侯已建成縣級社會福利中心1家、鄉鎮敬老院4家、民辦養老機構6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家,擁有養老機構床位1667張,養老機構從業人員190人;建成農村幸福院(社區居養站)278個,覆蓋93.6%的行政村(居)。 閩侯縣三福社區居民在小區法治文化公園內休憩。 老舊小區 改出幸福感 造出新顏值 道路整潔寬敞、車輛有序停放、路旁樹蔭清爽,隨處可見文明標語,社區居民樓的裸露墻面畫上美麗的圖案,老人在榕樹下廣場曬著暖陽、聊著日常……很難想象,這樣的和諧場景會出現在一個有著20多年歷史、轄區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開放式”無物業老舊小區——三福社區。這里居民的幸福感不言而喻,而這離不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助力。 三福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文介紹,改造實施前,環境衛生較差、基礎設施老化、小區管理難度較大,是擺在街道和社區面前最難的三道題。為能讓老舊小區改造“改”進百姓心眼里,他們分發1000多份《致廣大三福小區居民一封信》,召開居民代表大會12次,舉辦“話民生、金點子”等系列宣傳活動24場,在不斷宣傳小區改造政策、內容、意義的同時,積極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由此,社區改造提升效果立竿見影。 針對小區綠化缺乏問題,他們拆除占綠、毀綠的違建物,補種退化的草坪,見縫插綠。針對活動場所較少問題,他們提升改造小區法治文化公園,新建一條文化長廊。針對福居巷等部分街巷破舊問題,他們啟動“美麗街巷”項目,累計改造、整修墻體屋面近1000平方米。 作為全縣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三福社區利用現有4支志愿服務隊500多名隊員的優勢,每周六上午組織開展“整潔三福”環境衛生志愿服務活動,對房前屋后、背街小巷進行全面清理。每月20日開展“愛鄰”便民服務日活動,為居民提供咨詢、理發、補衣等服務。近3年來,社區已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623次。 為豐富居民生活,小區還創辦了《三福報》,增強小區凝聚力,促進小區的安定團結。 陳紹勇幫宋賽花(左)查看臍橙生長情況。 困難群體 精準幫扶有真情 托起穩穩的幸福 “賽花,今年鎮里和村里都已幫你預定了一些訂單,橙子和橄欖的銷路不用愁。”再過一個月,白沙鎮大目埕村溪口自然村村民宋賽花家的20多畝橙子和橄欖等農作物將迎來豐收,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紹勇又如往年一樣,給她提前帶來了好消息。 這也是村黨支部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主動發現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推動問題解決來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一次具體實踐。 宋賽花告訴記者,她愛人廖詩煌2008年和2015年因腦肌瘤先后兩次住院動手術,雖保住性命,但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不僅花光家里20多萬元積蓄,還欠下10多萬元外債,家庭因病致貧。 2016年,白沙鎮將宋賽花家庭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鎮村干部組成幫扶小組,積極為其申請各種扶持。宋賽花回憶道,為盡快還清債務,她與人合種蔬菜,卻因種種原因年年虧本。這時,鎮村干部找到她,動員改種“臍橙52”和橄欖。果園缺水澆灌,鎮村干部就幫她修建蓄水池,鋪設水管;她種植缺經驗,鎮村干部介紹農技專家上門指導,還免費提供種苗和肥料…… 最讓宋賽花感動的是,在臍橙結果的頭一年,陳紹勇就帶來不少客源,幫助她的臍橙銷售一空,當年就實現盈利。同時,鎮村干部還幫助他們一家爭取到住房修繕補助、醫保報銷、公益性崗位就業等政策福利。 如今,宋賽花一家原本漏水的住房得到了翻新,廖詩煌的醫療費用也被基本兜底,果園每年收入6萬元至7萬元。 今年8月,《2023年福州市鄉村振興星級村名單》公布,閩侯9個村莊獲評福州市鄉村振興四星級村。據統計,閩侯縣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3萬元,增長幅度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侯宣新/文 記者 林雙偉 實習生 陳曉婷/攝) |
相關閱讀:
- [10-26] 閩侯奔馳大道延伸段東南大道(東南公司段)預計10月底建成通車
- [10-25] 閩侯:“公建民營”的養老實踐 提升城鎮鄉村“銀齡高質量”
- [10-25] 閩侯推動干部下沉一線 在基層解難題展作風
- [10-25] 辦證時間從120天縮至3天閩侯“四證同發”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