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生態碗”蹚出致富路 連江黨建引領推動“一村一品”
2023-07-26 10:56:53?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小荷花兼具風景與“錢”景,小蜜蜂釀造甜蜜與財富……當前,連江縣圍繞“向海圖強,山海并進”的總思路,以創建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區為契機,不斷做大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并通過黨建驅動讓鄉村特色產業扎根于“土”,彰顯于“特”,形成于“產”,有效實現“一村一品”,賦能鄉村振興。 企旗山養蜂基地工作人員與養蜂能手交流經驗。(連江融媒體供圖) 眼下,連江縣蓼沿鄉朱公村的荷花種植基地內荷花競相開放,目之所及盡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意風光,引來一眾游客和攝影愛好者走進基地,賞荷花、采蓮蓬、拍美景,體驗鄉野樂趣。 “基地占地60畝,年產通心白蓮5000公斤,花可觀賞、蓮子可食用、蓮芯可入藥、蓮藕可煮湯,可以說它全身都是寶,我看好這個產業。”看著絡繹不絕的游客,荷花種植基地負責人黃天卿心里早有通盤考慮,“在村干部的指點下,計劃把這里打造成綠色生態觀光點,走農文旅融合的道路,實現人財兩旺”。 農家出身的黃天卿“路子找到了,日子有奔頭”,是蓼沿鄉堅持把實施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重要抓手的縮影。地處山區的蓼沿曾是石板材大鄉,山體遍布“傷痕”。近年來,蓼沿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石板材企業,復綠礦山,同時依托地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優化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以巨菌草、臍橙、甘蔗、茶油、荷花等為代表的“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如今走進蓼沿,滿目皆是綠水青山,更實現了相關產業年產值超3000萬元,帶動500多名當地農民就業,不僅讓村民端起“生態碗”,更蹚出一條農業增收、產業興旺的致富路。 視線轉向連江東北部的馬鼻鎮,這里有魚米之鄉、牡蠣之鄉、生態之鄉、建筑之鄉等美譽。走進馬鼻鎮半田下村的企旗山養蜂基地南菜山養殖點,耳旁蜂鳴陣陣,一個個蜂箱錯落有致地“鑲嵌”在山林間,成群的蜜蜂圍繞著蜂箱飛舞。蜂農陳春盛穿戴好面罩、手套后,打開蜂箱取出蜂巢,用刀把蜂蠟割到搖蜜機內。一會兒,蜂蜜就搖制出來,散發著濃郁香味。 “理想狀態下,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割蜂蜜,開春收油菜花、荔枝花蜜,夏季收烏桕花蜜,秋季收松蜜,冬季收野桂花蜜……”一談起養蜂,陳春盛就滔滔不絕。他說,半田下村森林茂密,生態環境好,蜜源植物豐富,基地所產的蜂蜜香甜可口、營養價值高,純度高達95%,深受市場歡迎。 陳春盛從養蜂“門外漢”快速成為養蜂專家的背后,得益于去年10月,半田下村采取“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企旗山養蜂基地。 “我們為此平整村內7.8畝場地,修繕生產經營便道1300多米。截至目前,基地已為村集體帶來近2萬元收入,預計今年的產量將超500公斤,村集體經濟收益還會再上漲。”半田下村駐村第一書記黃吉總告訴記者,考慮到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無任何工農業污染,加之養蜂具有勞動強度低、投資小、發展快、收益高的特點,于是決定開發這項“甜蜜”事業。為了讓蜂蜜產業做大做強,下一步,基地將邀請農業技術人員,確定基地內空閑土地適宜種植的果樹品種,把蜜蜂養殖與種植業結合,盡可能拉長產業鏈,促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陳成志 曾心) |
相關閱讀:
- [07-21] 連江“海洋文化季”系列活動來啦
- [07-20] 連江公布6起行政處罰案件 涉及美容、地產、食品等行業
- [07-19] 緊握核心技術 酒香竹香飄海外 連江品牌加速出海
- [07-11] 連江可門園區新能源項目年底投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