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蠔產業長成好產業 三倍體牡蠣大豐收
2023-06-08 17:08:12?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眼下,連江沿海2.5萬畝三倍體牡蠣迎來豐收季,銷往福州及山東、廣東等地。 漁民采收三倍體牡蠣。 三倍體牡蠣陸續上市 牡蠣又叫生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元素。和傳統的二倍體牡蠣相比,三倍體牡蠣由現代生物技術培育而成,個頭更大、肉質更白嫩、口味更鮮美,有“生蠔界白富美”之稱。 連日來,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漁民林哲同、林則渠等人駕船來到黃岐灣養殖牧場,將吊養在海里的生蠔籠子分批提到塑膠漁排上,撈起一個個重達250克到350克的三倍體牡蠣。之后,這些生蠔銷往福州本地市場及山東、廣東等地。 “今年的生蠔大豐收,一籠有90多個,能賣200多元。”林則渠說,品相好的生蠔每公斤售價在12元左右,采收期將一直持續到國慶節前后。 據介紹,從2020年開始,連江縣在外海設立了1200畝三倍體牡蠣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區,帶動漁民向深遠海發展。 據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工程師王為剛介紹,傳統牡蠣每畝產量2噸到3噸,畝產值4000多元;三倍體牡蠣每畝產量能達4噸,產值2萬元至4萬元。 據統計,今年連江漁民在海上養殖了2.5萬畝三倍體牡蠣,預計總產量可達10萬噸。 生蠔養殖邁向生態化 除了培育新品種,連江的生蠔養殖模式也在邁向生態化、規模化。 福建生蠔養殖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福建省就已掌握生蠔養殖技術。在明代,福建省漁民創新發明了“竹蠣養殖技藝”——將竹子插在灘涂上模仿礁石,讓牡蠣在上面生長。 到了現代,連江漁民養殖二倍體牡蠣,基本上采用泡沫浮球+繩索吊養的模式。然而,這種養殖模式容易造成海漂垃圾,遇到風浪時生蠔也容易脫落。 近年來,連江推廣環保型塑膠浮球+裝籠吊養的養殖模式,解決了上述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漁民收入提高數倍。 據統計,2021年福建省牡蠣養殖面積達3.7萬公頃,產量達211.2萬噸,均居全國首位。福州牡蠣產量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蠔產業成為“富民產業”。(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吳其法 文/攝) |
相關閱讀:
- [06-06] 連江發布公告:禁止電魚、毒魚、炸魚!禁止非法捕撈!
- [06-06] 連江、馬祖將聯手舉辦兩岸端午節龍舟友誼賽
- [05-31] 連江辰山村新添網紅露營基地 可一眼觀兩縣
- [05-30] 連江:耕海牧漁把大海變成“藍色糧倉”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