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為筆 描繪煙火人間——訪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張其仕
2023-03-10 17:17:47?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鄭夢婷 我來說兩句 |
張其仕在工作室里進行雕刻創作(本報記者 林雙偉攝) 昨日,記者走進閩侯縣上街鎮的木雕藝術大師張其仕作品展室,清幽的木頭香味撲面而來,展室里琳瑯滿目、造型精致的木根雕作品,讓記者仿佛走進了一個由木頭構成的藝術世界。 在造型各異的木根雕“海洋”里,擺放在二樓展廳的《打肉燕》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作品刻畫了兩名打肉燕師傅聚精會神用棒子敲打案板上的精肉的場景,展示了福州傳統小吃——肉燕“千錘百煉”的制作過程。這個刻印在福州人心中的經典畫面,通過張其仕的根雕作品呈現出來,讓人身臨其境,似乎聽到“梆!梆!梆!”的敲打聲。“這幅作品選材做了很多嘗試,用過小葉紫檀、陰沉木等好多材料,感覺效果都不理想,最后選用雞翅木雕刻才呈現出那個年代的滄桑感和歷史感。”張其仕對記者說。 另一幅作品《送貨郎》,則保留了木頭的天然形態,巧借木形紋理,用流暢的刀法給“朽木”注入靈魂,把一個蹬著三輪車、載著重物,用手中的汗巾擦著汗,臉上卻依舊保留一絲微笑的送貨郎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 補鍋、彈棉花、木桶制作、街邊雜技……這一組充滿人間煙火氣息,展現傳統民俗民風的作品被張其仕取名為《三十六行》,通過雕塑展現了20世紀初藏在鄉村小巷里充滿煙火氣息的市井生活?!拔覐男≡谏辖宙傉嶂薮彘L大,童年經歷的鄉村生活是我創作這一系列作品的主要題材來源?!睆埰涫藢τ浾哒f,現代生活好像離傳統民俗漸行漸遠,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作品留住老福州市井生活的回憶,同時,也希望通過展示“三十六行”的民間傳統技藝,致敬工匠精神。 用木根雕作品致敬工匠精神的張其仕,其實自己也在詮釋著工匠精神——從15歲開始學習根雕,張其仕從業42年,被評為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國家一級技師、福州市勞動模范……作品《黃楊漁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刻畫老子形象的作品《悟》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他的系列作品《三十六行》剛剛榮獲第二屆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百鶴金鼎獎”,是福州唯一一位獲獎者。 “這個系列作品在南京展出時反響熱烈,觀看者很多。老年人說他們在作品里找到了過去的回憶,年輕人則好奇于那些傳統手工技藝的樣子。”讓張其仕感到欣慰的是,他傾注了心血的誠意之作,通過展覽走進了觀眾的心里。 與木根雕藝術相伴一生的張其仕,在傳承技藝方面不遺余力。作為福建省職業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他的學生遍布各地,在五湖四海傳承和發揚著福州的木根雕藝術。 借助福州大學城的屬地優勢,張其仕還與福建師范大學、閩江學院、福州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學生教學實踐基地,校地合作共同培養技術人才。在張其仕創建的意達木雕工藝廠內,他還自費建設了木雕藝術館,幾百平方米的展館內展示了千余件優秀的木根雕作品,免費向公眾開放?!跋MM自己的微薄之力讓更多人了解木根雕藝術,讓木根雕藝術融入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span> 任何藝術都需要與時俱進?!伴}侯木根雕要通過不斷吸收歷史、文化、民俗、雕刻、繪畫等方面的精華,不斷創新適應時代發展,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睆埰涫藢τ浾哒f,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帶好學生,將木根雕技藝薪火相傳,跟其他藝人一起將木根雕打造成福州的閃亮“名片”。 |
相關閱讀:
- [03-06] 閩侯開展愛心義賣 所得款項用于慰問家境困難青少年
- [03-03] 侯官文化“走”上村墻 閩侯校地共建繪出美麗鄉村
- [03-03] 閩侯金魚寶寶 有個“氣象保姆”
- [03-02] 閩侯東南汽車城交通再升級 林森大道二期青口段10月通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