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盧濱路的金閩二期小區,從高處俯瞰,圍墻內西側的鐵皮房已經拆除,而這座紅色建筑依然挺立。從高處俯瞰,這棟紅色的建筑南側,與內河駁岸的距離,從5米到8米不等。
金山金閩小區綠化帶被紅色違章建筑占領 東南網8月12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文/圖) 關注理由 “我們小區的配套綠地上,卻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米的三層違建,使得小區的綠化面積不夠規定的30%,導致居民產權證無法落實。”昨日,福州金山街道的閩江村村主任王女士致電海都報,反映在盧濱路洋洽河畔的綠地中,有一棟違建,無視相關部門的執法文書,存在了2年之久。 3月初,海都報已經報道過該處違建,金山街道方面也進行了執法,為什么這棟建筑還會存在?金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棟第三層有“神龕”的建筑,是“廟宇”,因此沒有拆除。 侵占規劃綠地一層10間房 3月初,記者來到位于盧濱路的該處違建。這里鐵門緊鎖,門上貼著園林執法部門的整改通知書的殘片,圍墻內不見住戶,敲門也沒有回應。圍墻內,內河畔僅存的幾十平方米綠地變成了菜地,其余綠地早已被硬化,有1畝左右的面積。緊挨菜地的是一間近30平方米的鐵皮房。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盧濱路的金閩二期小區,從高處俯瞰,圍墻內西側的鐵皮房已經拆除,而這座紅色建筑依然挺立。該建筑高三層,一二層,每層都有超過10間房。建筑里看不到有人員居住活動的跡象。 從高處俯瞰,這棟紅色的建筑南側,與內河駁岸的距離,從5米到8米不等。今年3月,記者曾采訪了倉山區內河整治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他表示,根據規定,福州市河道兩側10米范圍內都屬于綠地。也就是說,這棟建筑侵占了規劃綠地。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