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8月4日訊(記者 謝星星)隨著城市化建設加快,高層住宅越來越多,住宅電梯快速增加,同時電梯安全也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管”“老無所養”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昨日市政協召開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市政協委員林常青在提案《關于加強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議》中提出,要在規劃、設計、審批階段,開發建設后期階段,維修保護階段完善多方面監管,做到標本兼治,以完善電梯安全管理。座談會上,相關職能部門也作出了回應。 現狀:電梯安全三大問題難破解 據了解,目前我市注冊登記電梯39849臺,數量居全省第一,并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1233臺,老舊電梯每年以超過40%的速度增長;涉及使用單位5259家,相關電梯品牌413個,電梯維保單位96家。電梯數量增長快,老舊電梯更是與日俱增,而參與電梯規劃、安裝、維護的相關單位又眾多,導致電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管”“老無所養”等三大問題。 “開發商的電梯設置標準符合各部門規范,但普遍選購低配置、低性能的基本型電梯,電梯乘用舒適度差、安全保護性能較差等先天性缺陷問題隨之產生。”市政協委員林常青在提案中說,如果開發建設結構設計存在問題、土建與電梯安裝需求不符,而監管又分屬不同部門,監管難將造成電梯使用安全等隱患。 “后天失管”問題主要是不少小區物業方不具備專業管理能力,甚至沒有物業,導致管理問題重重。除了物業方面,電梯維保也經常出現不盡責的現象。 “老無所養”問題目前更為嚴峻,老舊電梯每年以超過40%的速度增長,物業企業沒有強制停止運行執法權,又受多方面制約,動用維修資金及走優先申請“綠色通道”時困難重重。 建議: 分階段加強管理實現標本兼治 針對“先天不足”問題,要從源頭抓起。市政協委員建議,在規劃、設計、審批階段,政府部門要加強住宅開發配套電梯的設計、配套選型、建成結果的前期審核與竣工綜合監檢;研究提高現行電梯設計標準,從源頭提高電梯安全性。開發建設后期階段,電梯在交付物業后,雖運行正常而實際上已經存在機械磨損或安全運行隱患,建議增加物業“承接查驗”環節。 針對“后天失管”問題,市政協委員建議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手段對行業管理進行科學監管。如相關職能部門與電梯品牌公司調研后,可建立電梯日常管理費、電梯配件咨詢及電梯配件供應商準入架構等參考網絡平臺,推行“受益業主電梯專項維修周轉金”制度,以縮短維修時限,提高設備安全系數。另外,要加大各維保單位的處罰力度,實行信用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等。在交付使用、后續維保階段,針對擬出臺的福建省地方標準“電梯使用單位安全管理規范”,對使用單位(人)、維保單位明確各自責任,進一步強化電梯安全管理規范。 針對“老無所養”問題,市政協委員建議質監局、特檢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建立“電梯維修審核、監理機構”平臺統一管理,動用維修資金及優先申請由權威職能部門進行一站式審核,“由于監管部門眾多,建議各部門共同完善管理舉措”。 回應:各部門多舉措促進問題解決 座談會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先天不足”問題在于標準,需要政府出臺高于現行標準的電梯選型配置規定,明確數量、質量等內容。對于明確使用單位、維保單位責任及資金層面問題,將進一步跟蹤電梯立法進程,爭取相關意見被采納。此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將聯合省特檢院、市房管局等單位組織開展電梯安全管理員免費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專業水平。 市房管局表示,下一階段會同物價部門啟動調整物業費政府指導價標準時,科學細化、合理測算電梯日常管理各項費用開支成本,以維護物業企業和業主合法權益,同時將優化維修資金使用管理方式,做好菜單式物業服務收費事宜。 市規劃局表態說,目前正進一步規范設計管理,細化電梯結構安全審查細則,從而加強對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設計方案的規劃管理。 作為電梯安全管理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牽頭聯系相關單位進行聯席會議,針對委員提出的建議進一步研究并細化可行性舉措。 |
相關閱讀:
- [ 08-02]夫妻吵架后家中突發大火 業主自稱抽煙引燃
- [ 08-01]福州融匯江山電梯發生故障 業主被困近一個小時
- [ 07-28]困人夾人!沈陽一小區電梯“病”不輕(圖)
- [ 07-22]金鉆世家卡人電梯“帶病”運行 物業:電梯需更換
- [ 07-17]火車站電梯卡住六七名乘客摔倒 所幸無人員受傷
- [ 07-16]漳州市區一小伙被困電梯近3小時 救援人員破墻施救
- [ 07-11]兩歲女童電梯卡腳 幸好保安按下停止按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