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情憨厚可愛的風獅。
福州晚報6月6日訊(記者 翁宇民/文 永泰縣村保辦/攝)
【百年懸念】
在封建社會,仕途是許多讀書人孜孜以求的終生目標。清朝乾隆年間,在永泰大洋卻出了一位因不愿離鄉,而拒絕赴任的“宅男”鄢光椿。但這位清朝“宅男”的忤逆,并沒有觸怒皇帝。朝廷反而給他頒了一塊“恩榮予養”的匾,讓他繼續“宅”家。
究竟是什么理由,讓他“宅”得光明正大?又是怎樣的“宅”,讓他情愿放棄官位滯留家鄉?
永泰莊寨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本期《寨·見》永泰莊寨系列專題報道,將帶您走進大洋鎮大展村,認識一位清朝“宅男”,以及當地鄢氏家族的兩座大宅——榮壽莊、昇平莊。
這兩座大莊寨都在大洋鎮大展村,并且相距不遠。百年來鄉里人都管它們叫“洋尾寨”(洋尾為地名)。坐落在西面,建于清乾隆乙巳年(1785年)的,名為“榮壽莊”,被稱為“洋尾舊寨”。另一幢起建時間晚了三十年,名為“昇平莊”,鄉里人稱其為“洋尾新寨”。
現在的人們提及洋尾寨,更多更鮮明的記憶是與洋尾寨有關的紅色歷史。解放戰爭時期,大展村曾是閩中游擊隊的活動中心區域。兩個莊寨因為極具防守的地理優勢——兩寨形成犄角之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成為游擊隊司令部和閩中游擊隊第四游擊中隊隊員的駐扎地。直到永泰解放,游擊隊才從此地撤離。而在當時,新寨最多時駐軍達200多人,而舊寨駐扎過320多人。從駐扎人數上也可以看出這兩個莊寨的規模之大。而在洋尾寨發生過大小戰斗五六次,兩寨的外墻上至今留有很多彈孔。如今,它們都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鄢家后人說,兩個莊寨坐落之地,山形似一對鱟。舊寨建在公鱟背上,新寨建在母鱟背上。相傳“鱟山出孝子”(福州話中,鱟音同孝),除了那段紅色歷史,洋尾寨尤值得一提的是一個與孝有關的故事。

清代青釉紋方米蓄蛙罐。
風獅守護的舊寨
石雕獅子在中國民居中并不罕見,但榮壽莊前的這一對模樣卻有些特別。它們造型圓潤,神情憨厚可愛,絕無兇惡之態。鄢氏后人說,這一對叫“風獅”,它們的身上有一段傳說。
據說榮壽莊在建起之后,有一天太白金星在夜觀天象時,發現此地有個大善人和大孝子,這兩人正面臨危難。玉帝于是派了赤腳大仙下凡到大展村。赤腳大仙到了榮壽莊查探后,托夢鄢氏祖公宗尹,讓他在寨門前安放一對風獅,以鎮住對面虎形山的兇惡。鄢宗尹夢醒仍是半信半疑,但早上推門出莊,卻在莊門前發現了一上一下兩個清晰的腳印留在石板上,當下相信赤腳大仙真的來過。于是立即找來石匠,雕刻一對風獅立于寨前,從此化兇為吉。而這對風獅守佑的大孝子,其事后文詳說。
風獅至今猶立莊前,石階上的仙人“腳印”百年來也清晰可尋。它們印證著幾百年來鄉人對傳統風水的敬畏與尊重。
榮壽莊占地3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擁有大小廳9個,房間200多間。雖然宅子這么大,房間如此之多,榮壽莊的始建者鄢宗尹到了晚年卻并不居住在這。嘉慶年間,鄢家子孫又建了“新寨”昇平莊。昇平莊距離榮壽莊直線距離不過190米,鄢宗尹的兒孫極為孝順,為了就近照顧老人,將宗尹公接到了新厝中居住。而鄢宗尹的兒子即是大孝子鄢光椿。

風獅守護著榮壽莊。
不愿赴任的舉人
如果莊寨有主題詞,那么屬于洋尾寨的應該是“孝”字。新寨昇平莊建于清嘉慶年間,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均大于榮壽莊。它保存得更為完好,擁有上下四進院落,大小房間計365間。莊內正廳扛井上刻有四十四個篆體文字,今人大多不識,只能猜測它們與祝頌長壽、勸誡孝道或有關系。因為寨主鄢光椿是個不折不扣的孝子,甚至為了盡孝而放棄仕途。
鄢光椿于清乾隆戊申年科考中了舉人,其后待缺在家。等到吏部命他到湖北蒿縣任知縣時,他考慮到雙親年事已高,不愿遠行,于是婉辭官職。吏部為此數度催促,但鄢光椿再三堅辭。此事最終被奏報朝廷,乾隆聽聞緣由后非但沒有怪罪于鄢光椿,反倒感其孝心可嘉,賜匾“恩榮予養”,準其在家盡孝奉親。
鄢光椿夫婦辭世后與父母同塋,他以身作則的孝道故事在鄢氏子孫中影響深遠,尊老重教成為當地鄢氏族人特別重視的傳統。
對于遠道前去探訪洋尾寨的現代游人來說,清朝“宅男”鄢光椿的人生經歷也頗值得品味:他參加科舉,但并不以仕途為重。在功名和親情的天平上,他堅定選擇后者,顯得相當另類。而在“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一種時尚的現代社會,“宅男”鄢光椿和洋尾寨格外擁有一種平靜超脫之美。
小貼士:到永泰大洋鎮大展村怎么走?
從福州自駕,走福詔高速在永泰西出,往大洋方向行至大洋鎮政府,再行駛兩公里即到洋尾新舊兩寨。

昇平莊鳥瞰圖。

保存更為完好的昇平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