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市將逐步推行垃圾收運市場化改革,目前已在晉安區福馬路垃圾轉運站以及鼓樓區部分街道試點。據悉,有關部門計劃用2年時間完成改革,全面改善我市垃圾收運現狀。
福馬路轉運站
全封閉雙重除臭
市環衛處有關人士介紹,五城區現有60座垃圾轉運站、78輛后裝式垃圾車,每日承擔著市區3000多噸生活垃圾的轉運工作。生活垃圾收集及一次轉運主要通過人力板車走街串巷進行,時常發生車輛污水滴漏、垃圾飄灑和占道、逆行等問題。
昨日9時許,記者來到福馬路垃圾轉運站。這是我省第一座全封閉、花園式垃圾轉運站,是晉安區生活垃圾收運市場化試點,已于2014年1月完成公開招標,中標公司共配備作業車輛24部,每天4:30~22:00收運作業。
由于該轉運站采取電腦中控、先進水平壓縮、雙重除臭工藝,記者在現場采訪約半個小時,沒有聞到異味。轉運站有關人士介紹了運作流程:根據不同地點、服務對象,使用相應類型的收運車輛到路面、社區、村和企事業單位收運生活垃圾,再采用封閉式的收運車運輸至福馬路垃圾轉運站壓縮轉運,最后運往紅廟嶺垃圾處理場處理。
“市場化作業后,實現了垃圾定點、定時、定量、定車收集,提升了垃圾收運機械化作業水平,垃圾收集和轉運的服務范圍擴大了。”該人士說,福馬路垃圾轉運站每天完成約150噸生活垃圾收集與轉運,運輸效率提高了。
鼓樓試點街道
垃圾分類有獎勵
記者隨后來到華保路屏東城小區。小區內生活垃圾全部桶裝化,由壓縮車定時定點收運。小區內還設有回收箱,引進并試行“循環積分”垃圾分類,居民將垃圾分類打包貼上專屬二維碼,投放到回收箱或使用APP預約工作人員上門收取,可獲取積分獎勵,可用于兌換一些日用品。目前,鼓樓區已在75個小區推行這種新型垃圾回收模式。
去年,鼓樓區選取溫泉、華大、水部、安泰4個街道試點,引進專業服務公司,承擔轄區范圍內居民、單位生活垃圾收運工作。目前,鼓樓區的這些試點單位實行生活垃圾全部桶裝化,全面取消垃圾板車,作業地點避免設在商業區、居民密集區或交通擁擠路段,時間上避開居民休息時段,定點定時收運,垃圾日產日清。
此外,鼓樓區還引進了杭州一家公司承擔全區居民大件生活廢棄物收運任務。企業實行24小時服務響應,上門收集清運至收納廠分類、拆分、回收,無法利用的,破碎壓縮后運送到紅廟嶺處理。

全市逐步推行
垃圾收運市場化
市環衛處有關負責人說,推行市場化后,垃圾區間車替代了人力板車,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對輻射區域內的垃圾收集轉運效率;采用桶裝車載收運垃圾方式,實現了垃圾收運密閉運輸,減少了二次污染。
鼓樓按“多方監督、專項考評、按質付費”原則,加強中標企業的監管,考評實行百分制,當月所得分值在85分(含)以上,全額撥付當月經費;80分(含)~85分的,當月經費按合同價90%給付;75分以下的按80%給付;連續3個月75分以下的,暫停撥付,有關部門有權終止合同或責令整改合格后再行給付。
“目前鼓樓許多單位、小區都簽訂了收運協議,按桶計量收費,多產垃圾多付費的有償服務觀念逐漸被社會認可。”上述負責人表示,通過前期的探索和市場化試點工作經驗,福州今年將在全市逐步推行垃圾收運模式市場化改革工作。市環衛處已擬定《福州市垃圾收運模式市場化改革工作方案》,呈市城管委研究審議,再轉報市政府審定,方案擬定今年鼓樓區100%完成垃圾收運模式市場化改革,臺江區完成70%以上垃圾收運模式市場化改革,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均完成50%以上,力爭2017年12月31日前,五城區全面完成垃圾收運模式市場化改革。
記者 趙錚艷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