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網購狂歡來襲 福州警方公布常見騙術
2015-11-11 08:38:22?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1月1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江方方 通訊員 榕公宣) 一年一度的“雙11”網絡購物狂歡節又來了,“血拼”一族在各大電商網站瘋狂購物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實施“網絡詐騙”提供了可乘之機。昨天,福州警方根據歷年來的詐騙案例,發布幾類比較常見的網購騙術,希望網民在“血拼”的同時加強安全防范,謹防上當受騙。 1.仿冒電商客服發“釣魚”網站鏈接 典型案例:消費者甲某在電商網上購物后一兩天,接到一名自稱是電商客服人員的電話,對方以電商訂單出現問題為由,要求甲某辦理退款手續,并發來一個所謂的退款流程鏈接,讓甲某在網頁上輸入銀行卡信息及密碼等信息,導致甲某銀行卡中的錢款被盜刷。 2.發送中獎信息 要求先支付“保證金” 典型案例:消費者乙某收到一條網絡商家發來的短信,稱其在“雙11”活動中獲得大獎。隨后,乙某接到一自稱是電商網律師的電話,稱其要提取獎品及獎金需預先支付“保證金”、“個人所得稅”等,要求乙某向指定賬戶匯款,乙某匯款后發現被騙。 3.改付款方式買家維權難 典型案例:消費者丙某在電商網一網店發現一部心儀的手機,價格遠低于市場價,于是就付款買下。付款后不久,丙某接到賣家電話,稱訂單系統出現問題,遂將丙某所付款項退回丙某賬戶,此時該筆消費呈“交易關閉”的狀態。同時,該賣家又稱已將手機寄出,請丙某收到貨后再付款。幾天后,丙某收到了手機,經初步查看后即將貨款匯至賣家指定賬戶。后發現該手機為假手機,在使用幾小時后就自動關機,且再也無法開機。丙某要求賣家退款,賣家置之不理且自此“消失”。丙某又向電商客服投訴,電商客服認為該筆消費是呈“交易關閉”狀態,無法證明該交易存在,所以無法替消費者維權。 |
相關閱讀:
- [ 11-11]廈門反詐騙中心數據顯示:三類網購詐騙最易得手
- [ 11-11]“雙十一”來臨 網購想維權仍存三障礙
- [ 11-11]記者調查:雙十一網購市場火爆 支付系統被擠“癱瘓”
- [ 11-10]“雙11”網購族蓄勢待發 部分電商暗藏促銷貓膩
- [ 11-10]晉江一女子網購沒節制 結婚才一年丈夫氣急動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