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鬧市三處文物建筑被拆 省文物局毫不知情
2015-07-30 08:11:19??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城直街33號,原本是一棟三進古宅(市民陳先生供圖,2012年攝,獎50元),如今,門臉和一、二進已被拆 東南網7月30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熙慧/文包華/圖)“閩之有城,自冶城始”。冶山是福州最有歷史的地方,也是福州地下文物埋藏最多的區域之一。鼓樓區今年計劃啟動冶山歷史文化風貌區整治,建設古跡公園。 可前日,福州文史愛好者薛先生帶朋友前往鼓樓區的冶山游覽,意外發現冶山南側兩棟文物建筑因施工被拆。海都記者走訪時還發現,鼓樓區龍山巷一處文物建筑也被拆了。記者調查發現,這三處被拆的文物建筑,有兩處已消失數年,但省文物局毫不知情,名單資料仍在全省文物檔案中。 福州市文物局等調查后,認定這三處古建筑被拆,是嚴重的破壞文物事件,將上報省文物局,具體處理意見,要等上級文物主管部門決定。 老宅被工地包圍 拆得看不出原貌 薛先生說,2012年8月鼓樓區模范小學在城直街進行征地拆遷,當時他對老街拍照留影。現在工地內的這棟宅子門牌號是城直街33號,當時并不在拆遷之列,屬于原址保護的建筑。能補天巷46號是一棟清代建筑,也屬于保護之列。 鼓樓區城直街,原來可以通到冶山腳下,登上石頭臺階就能看到“冶山古跡”石刻和一口宋代古井——中井?!耙鄙焦袍E”摩崖石刻是清嘉慶年間福州郡守何茹蓮所書??捎浾呓諄沓侵苯郑瑓s看到此處成了斷頭路,無法通往石刻,能補天巷的盡頭變成工地大門。 記者進入工地,工地北側緊鄰冶山,薛先生描述的那棟殘缺一半的老房子就在這里。老宅保留著完整的一進,有一棟二層小樓,單從現在的模樣,已經無法分辨出原有格局。被拆掉的部分露出高大的馬鞍墻和圓弧形的側門等。房前堆放著鋼筋、攪拌機,幾名工人在干活。記者本想繞到房子的西側,找到上山的路,但被工地安全員阻止。 因為沒有實地查看,無法確定這兩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現狀。 記者在衛星地圖上找出了城直街33號、能補天巷46號所在位置,對照現狀,發現能補天巷46號就在現在的工地內,目前已完全被拆除;城直街33號就是工地內的老宅,也被拆了一半。 相關評論 |
相關閱讀:
- [ 07-15]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推薦鼓浪嶼為我國17年申遺項目
- [ 07-15]鼓浪嶼申遺已獲國家文物局推薦 17年角逐世遺
- [ 05-09]文物局推動肉身佛像歸鄉 荷蘭收藏家態度積極
- [ 04-17]國家文物局:愿與“肉身坐佛”荷蘭收藏者溝通
- [ 03-25]探訪章公像流失之謎 國家文物局啟動追討程序 荷蘭藏家否認坐佛為章公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