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鬧市三處文物建筑被拆 省文物局毫不知情
2015-07-30 08:11:19??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朱熹愛徒的祠堂已被拆 兩棟被拆古建筑,已列入文物名錄 家住鼓樓區的陳先生,向海都提供了一份拆遷前的影像資料,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到城直街33號、能補天巷46號被拆前的模樣。 城直街33號,曾住過一姓武的同治年間的道臺。老宅原本的結構是三進構成。記者在工地內看到的二層小樓,就是老宅的最后一進。第一進和第二進的一部分,都已被拆。 能補天巷46號,從陳先生提供的照片可見房屋建造講究。 記者在省文物局公布的一份“全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發現城直街33號和能補天巷46號均在列,屬于已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受《文物法》保護。 朱熹愛徒的祠堂,只剩下一堵殘墻 就在記者調查冶山附近文物被拆時,讀者潘先生提供了鼓樓區龍山巷19號被拆的線索。這里原本是朱熹弟子祝穆祠堂,但也被拆了,現在是開元寺的消防通道。 潘先生說,祝穆祠堂墻上有“奉旨祀典”、“樟隱祝先生祠”的石刻。專家考證祝先生是宋代名儒祝穆,這間老厝原來是祭祀祝穆的祠堂,祝穆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得意門生。潘先生說,這拆了實在可惜。 記者前往龍山巷19號祝氏祠堂原址,這里已經與開元寺連成一體,原有建筑只能找到一堵殘墻。 經查詢,2011年鼓樓區啟動開元寺周邊(一期)舊屋區改造,這座祠堂隨即被拆。龍山巷19號祝氏祠堂也在三普文物名單當中,與城直街和能補天巷的兩棟宅子一樣,同屬于不可移動文物。 |
相關閱讀:
- [ 07-15]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推薦鼓浪嶼為我國17年申遺項目
- [ 07-15]鼓浪嶼申遺已獲國家文物局推薦 17年角逐世遺
- [ 05-09]文物局推動肉身佛像歸鄉 荷蘭收藏家態度積極
- [ 04-17]國家文物局:愿與“肉身坐佛”荷蘭收藏者溝通
- [ 03-25]探訪章公像流失之謎 國家文物局啟動追討程序 荷蘭藏家否認坐佛為章公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