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注冊遭遇尷尬 雖然上述兩個團隊都聲稱,回收來的舊衣服大部分用于捐贈,保證不會流入二手市場,但仍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由于缺少相關部門監管,舊衣服流向成謎。 翁先生告訴記者,“舊衣有愛”團隊專門注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每一次舊衣的回收地點、件數,捐贈的郵寄單號、受捐者的地址和聯系方式,都會在公眾號上公布,以接受市民的監督。但即使這樣,團隊還是時常受到質疑。“畢竟我們只是一個民間組織,沒有部門監管。”翁先生說,希望在相關部門進行注冊,成為舊衣回收的“正規軍”。 為此,翁先生和其他發起人從團隊成立之初就開始努力。“我們想把團隊注冊成公益非營利性組織,先后找了幾個部門,但均答復不能辦理。”翁先生說,由于申請公益非營利組織需要掛靠相關監管單位,但舊衣回收目前尚無監管單位,注冊一事一直沒有下文。 和“舊衣有愛”一樣,“衣+衣”團隊也正在申請注冊。“但具體向哪個部門申請,我也不清楚。”薛先生無奈地說。 部門建議掛靠志愿者協會 民間舊衣回收團隊能否成為“正規軍”?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人士。 福州行政服務中心審批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民間組織申請成為公益非營利組織的手續已經逐步簡化,申請者需提供項目具體內容的文字材料,在社區備案,并向區民政局提出申請。“總體來說,政府還是鼓勵這種公益團體的。” 這名工作人員也表示,由于舊衣回收的去向無法保證,需要相關監管單位的審批后才能注冊。“團市委的志愿者協會目前發展成熟,舊衣回收團隊可以掛靠在志愿者協會名下,成為其分會,以便更好地開展活動,這樣也容易取得市民的信任。” |
相關閱讀:
- [ 12-05]一條熱線 一年回收舊衣20萬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