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2日報道(福建日報本報記者 龍友情 通訊員 陳宗興 何靈) 周末,你還在為福州金雞山覽城棧道人多車堵而發愁嗎?現在,你又多了一個新去處——閩侯江濱綠道。 閩侯江濱綠道總長15.6公里,分荊溪段和甘蔗段兩部分,一期5公里已建設完成。近日,記者漫步這里,只見綠樹成蔭,鮮花競放,亭閣林立其間,近處秀美的蘆葦島以及水杉林、木芙蓉等原生態植物,成了綠道有別于福州其他江濱公園的最大亮點。 這里是閩侯縣城新區,緊鄰江濱大道旁,閩侯縣高標準建設的三中心(商務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一廣場(市民廣場)、一園(閩都民俗園)、一館(博物館)等一批標志性建筑已基本建成,海峽傳媒港等一批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一個生態型、現代化的城市新區正逐漸成形。 破解“大縣小城” 新中國成立后,閩侯縣城曾多次更換駐地,直到1970年才遷至現在的甘蔗鎮。由于作為“一縣中心”的歷史不長,城市建設、文化底蘊都稍顯不足。 “靠近省城、大縣小城、有縣無城”,有人曾如此形容閩侯,雖是笑談,卻也透著幾分現實的無奈。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閩侯縣整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4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2.7億元,公共財政總收入86億元,位列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第4位和經濟發展“十佳縣”第2位。 然而,閩侯經濟發展要再上新臺階,加速城鎮化,積極、主動融入福州大都市區建設,勢在必行。推動城鎮化,閩侯堅持規劃先行,高點起跳,全縣“一盤棋”統籌謀劃。2012年12月,他們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閩侯縣城鄉發展戰略規劃》,并于2013年6月完成編制,將閩侯的未來圖景定位為“生態閩侯、山水江城”。 作為一個以行政文教為主,房地產開發為輔的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新區,閩侯縣城新區重點安排了幾大民生工程項目。記者漫步新區,在市民廣場兩側看到,新建設的縣文化中心和縣科技中心已投入使用。走進縣文化中心,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惠民設施一應俱全;廣場西側,是總投資1.4億元的縣科技中心,配套建設有多媒體綜合廳、小型影音室、文化展示廳、視訊室等。而占地10.7萬平方米的市民廣場,則由中心景觀區、濱水景觀區、市民休閑活動區、附屬景觀區和地下停車場組成,大氣恢宏。 在新區,列入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的海峽傳媒港項目,占地面積180畝,總投資28億元。園區兼具媒體運營、文化交流、產業合作等多種功能,將建設廣告文創企業總部、海峽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部、海峽全媒體制播中心、海峽新媒體孵化中心等配套設施。 |
相關閱讀:
- [ 05-13]閩侯:七旬依伯感冒打點滴 輸液后不治身亡
- [ 05-07]養父中風臥床 閩侯鴻尾鄉90后女孩輟學養家
- [ 05-05]閩侯縣政協原副主席賴登球受審 50多名干部旁聽
- [ 04-17]閩侯退休老教師臨終遺囑 簡辦后事錢捐小學
- [ 04-05]閩侯經濟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新動力何在?
- [ 04-03]蔗洲村村委會為無證經營者提供場所 被立案調查
- [ 04-01]福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鳴鑼開賽 創意奪人眼球
- [ 03-30]福建閩侯:信訪監督促村官廉潔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