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以北城區70%河道實現去黑除臭,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整治持續推進
福州:河水清了,環境美了,更加宜居了
東南網1月2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傅欣文)
內河和城區環境悄悄在變“福州藍”依然“美爆了”
“這么短的時間,就能讓光明港去黑除臭,公園也變得這么美,真是不可思議,我們老百姓可高興了!”冬日暖陽中,在光明港公園翩翩起舞、健身鍛煉的“老福州”林寶妹笑容滿面。
三年前未整治的光明港,留在她記憶里的都是臟亂差的印象:“河道全是垃圾,老遠就能聞到臭味。”整治后,垃圾不見了,水也清了,綠化也多了,還增添了不少健身設施。
發生巨變的不僅是光明港。走進福州市區的竹林境、臥湖路、善化坊、南營巷等小區或街巷,整治之后面貌煥然一新。這些都是福州市近年來以人為本,大力推進內河整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的靚麗成績。
不僅是內河和城區環境,福州的空氣質量也令人艷羨。省環保廳近日公布的一項數據表明,2014年福州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比為92%。據此推算,去年福州僅有29天空氣質量不達標。目前,福州空氣質量位居全國74個重點城市第7位、省會城市第3位。
此外,在國際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2014年全國190座城市PM2.5年均值排名表中,福建有2座城市排名前十,其中福州以31.4微克/立方米排名第八,泉州緊隨其后。
“福州藍”果然名不虛傳,網友形容“好到爆表”。在“有福之州”,清新空氣任呼吸!
29條內河完成階段性整治再現“閩都水城 ”
福州城區共有107條內河,形成白馬河、晉安河、光明港、磨洋河、新店、南臺島六大水系,總長度達到244公里,匯水面積300平方公里,水資源得天獨厚。“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成為很多福州人的驕傲。
然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內河承納了過多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生態逐漸遭到破壞,水質污染日趨嚴重,河床日漸淤塞,很多內河變成了“排污渠”、“臭水溝”。
把清澈的內河還給市民!為此,從2011年起,福州市將內河整治作為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打響了內河綜合整治攻堅戰,第一批整治75條內河。
4年奮戰,終于有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內河綜合整治投資67.2億元,第一批納入整治的75條內河中,建成截污管網90公里,改造沿河舊屋區150萬平方米,新建沿河帶狀公園超200萬平方米,形成濱河綠道84公里(含17公里自行車道)。
目前,白馬河、晉安河等29條內河完成階段性整治。閩江以北城區水質明顯改善,約70%河道實現去黑除臭,白馬河、晉安河、浦下河、芳沁園河等市區主干河道水質主要指標已基本達到地表V類水質標準。而在整治前,全部內河中僅有9條內河水質基本達到V類標準,30條內河水存在發黑發臭現象。
既要“治水”,也要乘勢而上,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進而提升文明、宜居水平。這是福州推進內河整治始終不渝的理念。在整治過程中,建設、規劃、水利、園林等部門注重挖掘和展現內河的歷史文化底蘊。白馬河整治,配套修建了一批雕塑,重現了“白馬三郎”、“一字救萬民”等民俗文化,市民反響熱烈。
不僅如此,福州市更把以人為本的理念放在突出位置,把內河整治與舊城改造有機結合,改善內河沿線市民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幸福指數。光明港的整治,就是代表。
光明港整治,在所有內河整治中征遷范圍最大。光明港整治總投資中,用于工程的費用僅占10%,90%都是用于舊屋區改造及安置房建設,共投入55億元。如今,原本居住條件差、安全堪憂的老舊房屋居民,即將入住地段不錯、寬敞明亮的新居,充分享受臨水而居的快樂舒適。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重回福州主干內河,重回市民身邊。緣此,福州城區內河綜合整治項目榮獲2012年度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2015年,福州內河整治仍將持續深入推進,按計劃今年將全面完成飛鳳河、臺嶼河等6條內河整治,并啟動清富河、流花溪等7條內河整治。與此同時,完善地下管網解決內澇、試點生態修復、完善補水和流量分配系統……一系列深化或創新之舉,將助力榕城內河整治再上新臺階。
整治老舊小區背街小巷 打造“美麗福州”
由于歷史原因,風吹雨淋,加上人口漸增,城市的“細胞”——街巷、樓房,漸漸變得破敗、雜亂。這也許是所有城市都會面臨的問題。改變這一狀況,唯有整治。
從2012年9月起,福州市啟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環境綜合整治。按照多整理整治、少大拆大建的原則,著重整治提升小街巷、無物業小區,打造完整社區;以“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的原則,凸顯每條街巷、每個片區人文和景觀元素,使風格與周邊成熟區域或已改造區域統一和諧,形成連片效應。
在強力“拆違”的基礎上,2014年,福州市繼續開展46條主次干道沿線約1000棟樓體的立面景觀改造提升、建筑凈化亮化、規范店牌店招、人行道修整等各項工作。目前在建的路街景觀整治項目共28項,涉及樓體共202棟,計劃在近日全部落架完工。
2014年,福州全市共完成城區115條道路、126條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同時,全年共整治12個完整社區,計劃投資2.6億元。目前,已有6個項目完工,6個項目正在收尾,累計完成投資2.76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12.4%。
同時,完成三環路城市綠化景觀提升工程300萬平方米,相當于近30年福州城市道路綠化新增面積的總和;新改擴建16個公園,建成綠道與慢行系統101.3公里。閩江河口濕地入選“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福州也獲評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宜居環境建設,打造“美麗福州”,要的是“面子”,更是“里子”,要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也是人們對宜居品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整治過程中,福州還結合區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把閩都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努力打造特色街巷。
鼓樓區竹林鏡社區的變化就是典型體現,它本是個老舊社區,改造后,樓房整飭一新,綠化立體化,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幾處竹林,幾進高墻,一派古色古香,頗有文化氣息。很多“老福州”隔了一段時間再訪竹林境,對其面貌的變化大為驚訝。
據了解,福州今年將繼續推進福州市宜居環境建設,重點加快奧體場館及周邊市政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奧體“一場三館”、運動員村等項目建設,加快完善奧體周邊配套市政設施;改造提升進城主干道、嘉賓通道等沿線景觀,以最美麗的形象迎接全國首屆青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