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以北城區70%河道實現去黑除臭,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整治持續推進 福州:河水清了,環境美了,更加宜居了 東南網1月2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傅欣文) 內河和城區環境悄悄在變“福州藍”依然“美爆了” “這么短的時間,就能讓光明港去黑除臭,公園也變得這么美,真是不可思議,我們老百姓可高興了!”冬日暖陽中,在光明港公園翩翩起舞、健身鍛煉的“老福州”林寶妹笑容滿面。 三年前未整治的光明港,留在她記憶里的都是臟亂差的印象:“河道全是垃圾,老遠就能聞到臭味。”整治后,垃圾不見了,水也清了,綠化也多了,還增添了不少健身設施。 發生巨變的不僅是光明港。走進福州市區的竹林境、臥湖路、善化坊、南營巷等小區或街巷,整治之后面貌煥然一新。這些都是福州市近年來以人為本,大力推進內河整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的靚麗成績。 不僅是內河和城區環境,福州的空氣質量也令人艷羨。省環保廳近日公布的一項數據表明,2014年福州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比為92%。據此推算,去年福州僅有29天空氣質量不達標。目前,福州空氣質量位居全國74個重點城市第7位、省會城市第3位。 此外,在國際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2014年全國190座城市PM2.5年均值排名表中,福建有2座城市排名前十,其中福州以31.4微克/立方米排名第八,泉州緊隨其后。 “福州藍”果然名不虛傳,網友形容“好到爆表”。在“有福之州”,清新空氣任呼吸! 29條內河完成階段性整治再現“閩都水城 ” 福州城區共有107條內河,形成白馬河、晉安河、光明港、磨洋河、新店、南臺島六大水系,總長度達到244公里,匯水面積300平方公里,水資源得天獨厚。“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成為很多福州人的驕傲。 然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內河承納了過多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生態逐漸遭到破壞,水質污染日趨嚴重,河床日漸淤塞,很多內河變成了“排污渠”、“臭水溝”。 |
相關閱讀:
- [ 01-24]香港檢討宜居城市排名大跌:排外心態愈趨強烈
- [ 01-21]全國累計棚戶區改造約2100萬戶 棚改攻堅戰啟動
- [ 12-30]新加坡評中國十大宜居城市 澳門臺北入榜北上廣落選
- [ 12-20]崔世安:適度多元是澳門經濟發展必然選擇
- [ 12-18]郝龍斌:連勝文選舉雖敗但仍是個人才 值得栽培
- [ 12-11]山更綠,天更藍 美麗福州打造更優宜居環境(圖)
- [ 10-22]福州宜居環境建設設專項資金 安排1.3892億獎勵
- [ 10-21]永春開展“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