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接到線索后,在琴亭路看到三男一女四名“騎行者”在乞討
東南網12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施建華/文肖春道/圖)臨近年底,全國各地的市中心冒出了很多穿著專業裝備的“落難騎友”。本報近日連續報道福州各大路口冒出多撥乞討的“騎行者”。
昨日上午,福州五四北秀峰路,讀者舉報稱有“騎友”借著落難名義行騙乞討,海都記者趕到現場并撥打電話報警。民警對這個團伙進行盤查,發現全部來自貴州凱里凱棠鄉,與外地報道如出一轍。
本報連續報道后,大量網友在網上留言,在福州不同路段碰到這些乞討的騎行者。
?
民警趕到,要求幾名“騎行者”回到現場,并進行盤查
路口紅綠燈前 再現乞討團伙
昨日上午,福州的方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報料稱,福州五四北秀峰路和夏坊路交叉路口,有幾個穿著專業騎行設備的男女,在馬路中間,借著落難名義,向過往車主乞討行騙。
海都記者來到路口時,看到三男一女穿著專業的騎行設備,把自行車放在馬路中間的花圃上。其中三人朝著來車方向,舉著一張大大的白紙,上面寫著“騎行有難,請資助點錢吃飯及買些干糧備用”的字樣。
?
民警趕到,要求幾名“騎行者”回到現場,并進行盤查
記者報警 他們見警察就跑
海都記者昨日當場撥打110電話報警。幾分鐘后,福州新店派出所的民警趕到了現場。看到警車趕來,幾個人落荒而逃,其中一名男子張某因來不及逃跑,被民警抓了個正著。民警在現場盤查時,要求張某把剛才一同乞討的同伴叫來,張某剛開始稱沒帶手機,后面趁著民警不注意,又悄悄掏出身上的手機給同伴打電話。
在民警的追問和要求下,張某聯系了幾名同伙。不久后,另外5名同伙騎車趕到了現場。現場民警收集對方的身份證盤查時,看到6人均來自貴州省凱里市凱棠鄉。幾人中,年齡最大的是1978年出生的張生某,年齡最小的楊某某,生于1991年。
海都記者昨日在路邊觀察發現,紅燈亮起后,這些人就會走向在路口處等紅燈的車子,開口乞討。海都記者昨日在派出所和張某展開對話。
記者:你們從哪里過來,原先做什么工作的?
張某:原先在溫州建筑工地打工,干了十幾天,賺了千把塊錢,就買了車子騎行回貴州。
記者:你們一行有多少人,這幾天乞討了多少錢?
張某:一行有六七個人,來福州三四天了,都是向路邊的司機乞討,這幾天討了幾百塊錢,昨天就討了幾十塊錢。
?
民警將“騎行者”帶回派出所詢問
騎友反映:這伙人幾天換個地方
福州新店派出所民警昨日表示,這幾個人昨日一口咬定自己是為了籌錢騎車回家,警方也沒有發現對方有強制乞討的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交通安全隱患,擾亂社會治安,警方做完筆錄后,也只能予以放行或者當場勸導離開。
民警稱,如果要認定對方詐騙,則必須要有受害人報案,說明受騙金額,并需要保留證據,警方才能依法進行查處。如果這些車友強行乞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民警昨日在秀峰路現場盤查時,開車路過的市民曾先生停下車來說,六人當中的一個小個子,他幾天前曾在福州江濱路上看到,“當時就覺得這伙人非常可疑,沒想到現在又跑到五四北來行騙了。”
福州的曹先生昨日報料稱,自己也是一名騎友,朋友前幾天在福州金山大橋下看到一名乞討的騎車男子,當場施舍給對方1000元。
“昨日上午,我在金山大橋下又看到了這名男子。”曹先生說。
曹先生說,男子自稱從上海騎行1000多公里來到福州,而具備多年騎行經驗的他觀察對方車輛,發現輪胎磨損并不嚴重,“如果從上海回貴州,也沒有必要特地從福建繞路啊。”
□網友聲音
“欺騙式乞討”透支社會愛心
本報連續報道福州近期頻繁出現的“落難騎行者”后,大量網友在網絡上留言,聲稱這種行為是“欺騙式乞討”,是對整個社會愛心的透支。
曹先生:近年來,騎行運動風靡全國,而這些所謂的“落難騎行者”,不但影響了騎行者的形象,也欺騙了善良的市民。
“善變”:在透支大家的良心!真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沒人會相信。最可怕的是這個。又是在一點點消費大眾越來越少的同情心,利用人們的善良行騙,可惡之極。
“那份執著一直都在”:驢友能進行長距離騎行,意志力比一般人更堅強,寧愿找家餐館洗碗打工湊路費解決溫飽,也不會去欺騙,侮辱我們騎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