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程俊華、張文霞,福州市標——位于五一廣場的雕塑《三山一水》就出自他們之手 程俊華 張文霞 程俊華 福建省藝術館副研究館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福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州市美協雕塑專業委員會會長 張文霞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敲下這行標題時,我腦海里又浮現出了昨日上午,在福州森林公園對面云霧山莊,初見雕塑家張文霞的情景—— 她抱著兩塊用報紙包裹著的石頭,一如懷揣著小嬰兒的母親,走下車,微笑著向你走來,親切得就像一位鄰家大姐姐。 熱情地將記者迎進她跟先生程俊華的創作基地,她就一路抱著石頭,領著記者看遍了園內以及展廳里的所有雕塑。等坐下聊天時,她才恍然大悟,“呀,石頭還一直抱著啊”。 就在夫人領著客人參觀時,程俊華早就不知又躲哪里,去“琢磨”園內那些大大小小還未完工的雕塑。 院子里,幾只淘氣、可愛的小狗在眾雕塑里追逐、吠叫;草坪上,工人正忙著給他們夫妻倆完成的新作噴漆上色…… 在這樣一個愜意的冬日,于雕塑香茗間,聽張文霞向你娓娓道來,他們夫妻二人在泥、石、鋼、鐵世界里一同雕塑生命與美麗,一起度過的“神雕俠侶”生活;你的心,仿佛都被她捏在了手里,正在你體內,被塑造成了一個開心的笑臉。 《哎呀哎呀》又名《快樂運動》 不繞彎了,直白地跟你說點他們厲害的事吧! 跟你說了半天人家院子里的狗、雕塑和“神雕俠侶”,你還沒明白是咋回事,一定有些煩吧?那我們就不繞了,直接說點這對夫妻很牛的事吧! 福州五一廣場的雕塑《三山一水》——福建大劇院門前的那個不銹鋼雕塑、我們的市標,你們一定見過吧?這就是程俊華、張文霞夫婦的雕塑作品。 這個,你要說沒注意,那福州市東大門的地標,鼓山腳下、12米高的花崗巖雕塑《嚴復》,你總該有印象吧? 要是還想不起來,那以前白馬路、楊橋路路口《張伯玉植榕》的雕塑,你總能想起來吧?這個雕塑,后來道路改造,還被移到金牛山公園保護起來了。 還有,福州市電視臺前面,那個如同用紅藍綠絲帶裹著一顆大鋼球的《看世界的眼睛》,你應該見過吧?要再沒印象,那福州南江濱公園,那位長發迎風飛舞的女子,名為《風》的雕塑作品,沒準你還與她一起合過影吧?還有馬尾天馬山公園的《天馬飛騰》,白馬河畔那捕魚、淘米、洗衣的民俗雕塑,省財政廳的主題雕塑《源》,屏山公園附近的閩江人浮雕…… 福州電視中心《看世界的眼睛》 對!沒錯,剛剛說的這些,在福州各個角落屹立的城市雕塑,都是程俊華、張文霞這對“神雕俠侶”的作品。現在,你知道,別人送給他們的這個美譽,可謂名副其實吧。 不過,剛剛跟你們說的這些大家可能都見過的雕塑,還只是他們夫婦創作生涯里的冰山一角。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全世界2000多件征集參賽的雕塑作品中,只有48件,能作為永久陳列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室外大型雕塑。程俊華、張文霞共同創作的《快樂運動》,就榮獲佳作獎,并被鑄銅、建造在北京奧林匹克城市雕塑群和奧林匹克景觀大道上,這是我省唯一入圍的雕塑作品…… 程俊華、張文霞這對“神雕俠侶”從事大型公共雕塑創作,已近30年,題材有紀念碑、主題雕塑、園林雕塑、人物雕塑……材料有鐵、銅、不銹鋼、花崗巖等。沉重的體量,巨型的作品,從他們的工作室里被做出來,建立在各個地方的公共場所——從福州到全國各地。 不提舊事了,向你透露點他們最新的創作吧! 50噸泥巴,300多噸花崗巖,在你腦海里,這是個什么概念?如果,還要讓你跟它們從去年春天,到今年冬天一直“打交道”,你又會是什么反應? 當天,我們坐下聊天前的整個早上,程俊華、張文霞就還在為這事做“掃尾”工作。他們給霞浦福寧文化廣場創作的一幅74米花崗巖雕塑,正等待完工交接。雕塑完成后,張文霞還“跨界”在雕塑作品上寫了一篇關于霞浦歷史的《福寧賦》。開篇一句“福兮寧兮,美哉霞浦”的夸贊,據說就籠絡了不少霞浦人的心。 為何要“跨界”寫文章為自己的雕塑作品作注腳,張文霞是這樣解釋的:因為開展雕塑創作之前往往要看很多資料,尤其是關于歷史題材的創作,要看大量的史料、地方志等,很多素材她已經積累在心,本來在創作之前就要寫創作提綱,作品出來了要寫創作說明。她認為美術創作和文學創作是相通的,甚至音樂也是。她把心里的想象,用文字組織起來,寫一個創作說明闡述作品,但她覺得僅僅只是說明還不夠,就加了一些文學的描述、修辭的手法,順手寫成了一篇賦文。 《三山一水》 “我是搞雕塑的,跨了文學地界去,文字的功夫趕不上專業的文學家。但作為雕塑的創作者,為一件付出心血的作品寫個創作說明,對觀者理解整個作品是有幫助的。”張文霞這樣看待自己為霞浦福寧文化廣場雕塑寫賦的事。 如果將來有一天,你有機會經過霞浦福寧文化廣場,別忘了去看看這對“神雕俠侶”留在這里的雕塑,領略一番女雕塑家的才情,看這位藝術家在文學界留下了怎樣的佳話。 不要羨慕了,雕塑家的工作并不浪漫呢! “做雕塑家,我是有遺憾的。在我最美的年華里,沒機會穿漂亮衣服不說,連干凈衣服一年都穿不上幾回。”這是張文霞從藝生涯里的某些遺憾。她羨慕別的女人,可以擁有優雅端莊的生活,光滑如玉的纖手。而她就連經過美甲店,都要被先生“警醒”—— “你就別去了,人家給你弄指甲,先要給你把指甲上的油漆洗掉,還要再把你指甲里藏的泥巴摳出來,人家劃不來。” 羨慕別的女人優雅端莊的同時,張文霞又留戀與泥巴、石頭、鋼、鐵等材料打交道時的沉迷與忘我。這位自小在母親的書架、父親的畫案組成的環境里長大的女雕塑家,對藝術的敏感與吃苦精神,讓她身為國畫家的父親,是既愛又憐。 “雕塑是藝術里面的重工業,基本上是以男性為主。我先生大學他們班同學沒有一個女生。干雕塑這個活要有強壯的身體,當年國家給每個人每月定量發糧食,學雕塑的學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多5斤糧,從這個角度看,雕塑就是體力活。”張文霞說。因為這個原因,體格并不強壯的張文霞,還一度令家人擔心,做雕塑她會吃不消。好在有了現代的工具,她會輕松一些,但是很多時候,雕塑家還是依靠思維和造型的感覺,并不全靠體力。 說到辛苦,張文霞慶幸現在的條件比20多年前好多了。以前她為完成一件大型石雕作品,找輔助打石的工匠,都很費力。“現在有很多不同門類的輔助工人和設備,以前完全靠自己做,搭腳手架、翻模、拌石膏等等,渾身臟兮兮的。”張文霞遺憾,做大型雕塑作品,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她笑言,每當作品完工,她灰頭土臉地回去后,再換身干凈、漂亮的衣服出現,別人就不認識她了。 因為想讓雕塑工作變得浪漫一點,這幾年,程俊華、張文霞這對“神雕俠侶”開始從大型雕塑,轉戰到壽山石雕刻。壽山石雖說是品種繁多,但創作卻受原料的形、色、質的制約。就因為這樣的“形形色色”,可激發思維想象,讓人在創作的過程中享受思維轉換的快樂,表達了在大型室外公共雕刻中不能表達的東西,這讓程俊華、張文霞尋找到了他們也可以浪漫創作的方式。 張文霞在其作品集《雕塑人生——天使的微笑》中,寫道:“凝視這些天之靈石時,總能感覺到有一個個精靈沉睡里面,靜思幻想,精靈們從沉睡中蘇醒、萌動,拂去蒙在她們身上的億萬年煙塵,就能看到宛若天使般的微笑。” 本報記者寇思琴 |
相關閱讀:
- [ 10-28]點“石”成金 創意雕塑讓廈門更美麗
- [ 10-23]捷克大選在即 藝術家造“豎中指”雕塑獻總統(圖)
- [ 10-21]集大校董向學校捐贈當代雕塑 就擺放在校園里
- [ 10-14]公共場所不文明現象,讓人不堪入目
- [ 10-11]福州將打造三大主題城市雕塑群 體現本土人文特色
- [ 10-04]“夢的方舟”雕塑裝置藝術展亮相南京
- [ 09-30]芙蓉姐姐回應夸張雕塑:沒通知我,否則會更完美
- [ 09-29]芙蓉姐姐雕塑亮相上海 觀眾稱其造型太豐滿(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