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青花瓷,有些瓷器底部有標記 東南網11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熙慧) 清代重要機構——福州馬尾閩安協臺衙門地下究竟有什么秘密?考古專家經過近兩個月的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瓷器等文物,還發現了宋代房屋遺跡。 閩安協臺衙門即將開展第二期維修工程,昨日,記者從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專家經過近兩個月的發掘之后,相關研究報告剛出爐,建議對這里進行全面發掘,并作為遺址公園向公眾開放,還可在邊上建一所小型瓷器博物館,展示出土的精美瓷器。 馬尾閩安協臺衙門遺址位于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原閩安小學內。歷史上記載,閩安在宋代是四大名鎮之首,當時朝廷將巡檢司設在這里,衙門坐北朝南,占地1768平方米。現為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博物院今年6月26日至8月12日對協臺衙門遺址進行勘探試掘,發現了墻基、水池、水溝、水井等房屋遺跡,出土了大量瓷器、陶器、貝殼和動物骨骸等。 “這里有11層地層,最早是到宋代。”福建博物院高研究員說,從地層和遺跡之間的疊壓打破關系以及出土瓷器的特征,可見第一層是現代時期,第二至四層是明清至近代,第五至十一層為宋元時期。從各層堆積結構相同,都是瓦礫、磚頭、瓷片以及少量貝殼、動物骨骼和木炭,可以推測出該遺址至少從宋代開始就是聚落中的密集活動區并延續到現在。 記者在出土器物中,看到大量的陶瓷器、磚瓦、錢幣、貝殼、動物骨骼等。 專家介紹,唐五代器物主要有罐、缽、碗和盤口壺等,器內外底均有支釘使用痕跡。宋代器物出土有青瓷、青白瓷、黑釉、醬釉等,青瓷中有碟、碗等。 明清時期出土物以青花為主,有碗、杯、碟、盒等。器底有些帶款識,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常豐齋珍玩器”、“大清嘉慶年制”等。 本次勘探發現,更證明了閩安從唐代開始已成為有一定規模的人類活動區域,其后興盛于宋,元明時期仍有相當規模,至清代最為繁華。 感謝福建博物院提供照片 |
相關閱讀:
- [ 11-18]揚州曹莊隋唐墓被確認為隋煬帝墓 未發現陵園遺跡
- [ 11-16]重慶最大民窯遺址系涂山窯新發現一處窯址
- [ 11-14]重慶銅梁縣公路施工發現涂山窯系窯址遺跡
- [ 11-06]古遺址與地鐵能否攜手同行? 福州搶救性發掘遺跡
- [ 11-01]8000年前五孔骨笛出土 用丹頂鶴尺骨制成(圖)
- [ 09-17]元謀人遺址再曝管理問題 專家:保護遺跡需多方合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