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會館見證商業街坊格局 專家回憶往昔繁華
www.fjnet.cn?2013-11-05 16:29? ?來源:福州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時光荏苒,現在的南郡會館已變身成幼兒園,名為“后洲街道中心幼兒園”。 據陳友榮介紹,清代中期南平地區的客商曾在雙杭地區的海防前(延平路)建立“延郡(平)會館”,作為在福州進行商貿活動儲貨、交易、客宿的場所。閩西、閩北各地的木、竹、米、茶、紙、菇、筍及薪炭等土特產品,運抵南平匯集后,由閩江順流水運東下轉口福州,再由福州遠銷國內外市場。同樣的,福州商家也組織百貨、棉布、京果、海產、果品、日用雜貨等供應南平地區。南平的不少大商號都派員長駐雙杭地區辦理商務。現在,延郡會館只在路邊留下一塊地界碑以及早就成為居住樓的老舊房屋。 永德會館象征兩縣連心 地址所在與瓷器頗有淵源 在張真君祖殿斜對岸的田垱社區硋埕里20號,就是永德會館所在。“硋”即福州方言中的“瓷”,“硋埕”即瓷器專賣市場,這是因德化人在此經營瓷器而得名。 永德會館中的“永德”為永春、德化兩縣的簡稱。兩縣地域毗鄰,所產陶瓷成為福建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經濟上往來頻繁,讓兩縣商人聯系密切。 兩縣在福州商幫集資修建的會館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光緒年間重修,民國20年(1931年)重建。在榕建立會館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三捷河往閩江的水路,把德化的瓷器運往全國各地。會館坐南朝北,占地面積1224平方米,大門上懸大理石刻鎦金牌匾,“永德會館”四個大字赫然書于其中,融合了中西建筑兩種風格。 會館第三層面積400多平方米,在重建時,設計成了當時會館建筑中的中式廳堂樣貌,形成中國傳統建筑與仿西洋建筑嵌套的建筑樣式。會館內設有戲臺,每逢神誕節日演戲,就會在戲臺上演福州傳統閩劇,有時也演出閩南高甲戲和提線木偶戲,同鄉們借這樣的機會團聚一堂,聯絡感情,增進情誼。 解放后,永德會館作為公產,由臺江區房管局管理,先是成為臺江草席廠的廠房,后又被租給福州汽車改裝廠。上世紀末,汽車改裝廠停產,房管局又將會館租給福州清輝文化工藝廠。如今,這座磚、石、木結構的樓房因年久失修而破損嚴重。 隨著城市的發展,上下杭街區的商業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它們所承載的歷史使命早已終結,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與周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相比,顯得那么弱不禁風。只有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在保護歷史街區的原有屬性和景觀特色的基礎上,對街道空間、購物環境、基礎設施、商業布局等方面進行調整和重塑,才能使其歷經百年的商業積淀得以重見天日。 (福州新聞網記者 黃新錦 邱陵) ?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5]高中上80分鐘“大課” 校方稱為提前感受大學
- [ 11-01]網上下載圖片用于宣傳冊 公司成被告遭索賠萬元
- [ 11-01]國資委部署國企改革:方案爭取三中全會后出臺
- [ 10-31]雙杭凝固的舊時光:路人多背相機 最多廢品收購車
- [ 10-26]福清校車碾壓幼兒續 學生上下車要有人車下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