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耕正當時 盡顯“科技范”
2025-02-24 10:04:3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位于連江縣山邊村的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入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在手機上可以隨時掌握苗情變化。受訪者供圖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眼下,福州市各地全力以赴搶抓農時,春耕生產一線生機勃發。相較以往,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進一步大顯身手,一幅“科技春耕圖”在榕城大地鋪展。 23日上午,位于閩侯縣鴻尾鄉的大宇農業基地滿眼翠綠,基地負責人陳偉通過手機輕松地管理著瓜果蔬菜大棚。只需輕輕一點,棚內的噴灌設施依次出水,靈巧的噴頭360度旋轉,均勻地將水灑向各處。 “裝上智能化物聯網系統后,不僅能實時監測溫度、濕度等,還可以控制水肥。”陳偉說,這些信息都能反映在LED屏幕和手機上,工人根據數據進行操作,“有了科技撐腰,今年豐收底氣更足了。” 良技配良種,增產又增效。 走進馬尾瑯岐東部金砂片區的福建省種業創新中心(瑯岐)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各種葉菜競相生長,展示著福州種業創新的豐碩成果。 “眼前這一批是新篩選出的生菜優質品種,正按照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大棚內進行試驗種植。”基地工作人員陳敬和說,基地一期占地311.5畝,已與省農科院、市菜科所以及種子公司建立產學研協同推進機制,共同打造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搭建了種子企業“看禾推種”、種植戶“看禾選種”的平臺,打通良種推廣的“最后一公里”。 搭上科技的快車,食用菌種植也迎來新飛躍。永泰縣白云鄉北山村牛鼻峰休閑農場的菌菇溫控大棚內,香菇1號、18號等品種長勢喜人,逐漸進入采收階段。 農場負責人陳立風忙得不可開交,“最近我們組織工人抓緊采收,等到天氣轉暖后,采收量還會增加,達到每天500公斤”。 據了解,牛鼻峰農場一年要消耗15萬根菌棒,從去年8月開始選菌種、培養菌棒,經過數月的精心管護,農場逐步出菇。“進入采收階段后,可持續采收到今年6月。”陳立風說,農場還嘗試用“以草代木”的方法種植,不僅提高了香菇的營養價值,還使生產過程和周期更加可控,年采收量可達10萬公斤,“希望上市后能賣個好價錢。” 與此同時,農機均已集結待命。全市農業農村部門早謀劃、早行動,提前做好機具檢修、維護和機手培訓,積極發展水稻代耕、代種、代插、代防、代收、代烘等社會化服務,加快春耕生產進度。(記者 藍瑜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