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頭版刊發郭寧寧署名文章: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
2025-02-20 09:41:31?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學習時報》2025年02月19日第1版 《學習時報》2025年2月19日頭版刊發了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郭寧寧同志的署名文章《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全文如下: 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 郭寧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特別是要“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這一要求蘊含著很強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對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一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弘揚、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間親自開創的重要理念、重大實踐,持續深化福州特色改革,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多作貢獻。 深入學習、深刻感悟,準確把握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的重要意義 對改革的檢驗,既是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改革的指揮棒。理解把握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要科學認識蘊含其中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以更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從理論邏輯來看,這是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歷史性戰略抉擇;為什么深化改革、靠什么推動改革、用什么檢驗改革,綜合反映出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檢驗一切工作包括改革的成效,歸根結底要看人民群眾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們要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情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匯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 從歷史邏輯來看,這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特別是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等,推動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依靠“兩個確立”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篤信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著力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從實踐邏輯來看,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需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績實效,不斷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根本制度保障。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防止兩極分化的現代化,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缺少公平正義的現代化,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起“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位一體的實踐框架。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最堅實的根基和力量,只有堅持發展出題、改革作答、人民閱卷,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團結凝聚廣大人民智慧力量,始終把實績實效和人民滿意度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牢記囑托、賡續傳承,深刻理解把握衡量檢驗改革成果成效的重要標準 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領導福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6年,強調在改革中要努力發揚“開拓創新、實事求是、堅韌不拔、顧全大局”四種精神,必須處理好“冷與熱、點與面、放與管、破與立、出臺與落實”五個關系,并親自領導推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實踐。這些重要理念、重大實踐,是市域層面關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先行探索,蘊含著極具開創性、前瞻性、系統性的改革戰略、改革思路、改革舉措,回答了改革“往哪里改、為什么改、靠誰來改”等根本問題,在經受歷史、人民、實踐的檢驗中歷久彌新,至今仍是引領福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思想源泉和不竭動力。 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始終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強調“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指出“推進福州改革開放,搞好各項建設事業,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帶領福州人民謀劃實施“3820”戰略工程,先后形成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上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等中長期發展戰略,為福州擘畫了跨世紀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通過建立督查監督機制、每年下縣(市)區現場辦公、定期以市委名義指導縣(市)區工作等,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3820”戰略工程落地落實。在習近平同志領導下,福州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1990年到199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超過20%。30多年來,福州把傳承弘揚“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作為重要政治檢驗標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健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閉環落實機制,堅決扛起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戰略使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福州對標對表、堅決貫徹,迅速啟動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州實踐的12個方面54條350余項改革舉措,深化拓展“三爭”、開展“奮勇爭先”行動,在創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先行城市、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打造數字中國建設領軍城市等方面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福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落實強省會戰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就一定能把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改革必須錨定發展所需,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強調“深化改革是解決我市經濟發展中一系列深層次問題的根本途徑”。首創福州國際招商月,親自引進冠捷電子、東南汽車等一批重大臺資、僑資、外資項目;在全國創新推出國辦、僑辦、民辦三種類型開發區模式;推行國企股份制改革,加快為廣大企業“松綁放權”;創新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在全國開創集中審批的先河;創造性利用外資推進舊城改造,超前布局深水碼頭、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多方籌措資金建設了長樂國際機場等,推動福州成為當時外商投資的熱土、全國改革開放的旗幟。30多年來,福州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培育新質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改革攻堅,成功舉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世界航海裝備大會、“萬商云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會等系列重大活動,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市域案例,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蟬聯全國第一,“高效辦成一件事”1+N模式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福州機場獲批建設區域樞紐機場、超大型機場,福州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全市數字經濟規模超7700億元、2018年以來年平均增速近20%,海洋生產總值達3250億元、保持全省首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600家、全省第一。2024年福州地區生產總值達1.42萬億元、增長6.1%,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八、在全國萬億城市中爭先進位至第十七位。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堅持“緊緊扭住經濟建設中心,推進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引領帶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以改革的實績實效破難題、增動能、添活力,就能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改革必須聚焦民心所盼,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廣泛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強調“要集中精力解決群眾最為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使改革和發展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和自覺的行動”;“應該說滿意不滿意,還要看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關系到人民群眾一些生活的,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些項目、一些工程實施完成了,我們都會感到很滿意”。推動市委、市政府每年為城鄉人民興辦20件實事;持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和副食品基地建設,大力推行“農改超”;撬動民營企業、金融機構等積極參與棚屋區改造與城市建設;推動疍民上岸,深入實施“安居”“廣廈”“造福”三大工程;倡導山海協作,推動成立“閩東北五地市經濟協作區”,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提出“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條塊結合、齊抓共管”治水方略,推動福州西湖綜合整治、晉安河清淤、閩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創立現場辦公、群眾接訪、工作思路調研、專題調查、季談會等制度;全面實施“堡壘工程”,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進行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戰斗堡壘”。習近平總書記主政福州期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群眾的冷暖安危,把群眾的事情作為大事來抓,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贏得福州百姓的衷心擁護和深情愛戴。30多年來,福州牢記囑托,把群眾的所思所盼變成黨委政府的所想所干,每年興辦為民辦實事項目,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持續加強高質量充分就業、優質教育醫療供給、“一老一小”等服務保障,深入實施新時代“堡壘工程”,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在全國首創“河長日”推進全域治水,數字化智慧化城區水系“聯排聯調”平臺建設入圍全國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福州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獲批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爭創國家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試點示范城市,海濱城市、山水城市更加清新美好,生態福地、有福之州正更好造福于民。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凡是關系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都是頭等大事”,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改革才有意義;只有充分發揮地方、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改革才有動力。 感恩奮進、勇毅前行,貫徹踐行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的重要要求 新時代新征程,福州將帶著特殊感情、特殊責任、特殊使命、特殊擔當,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夯實建強抓改革促發展的責任鏈條和工作體系,勇立改革潮頭,敢于奮楫爭先,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州實踐注入強勁動力。 建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責任體系。堅決扛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責任,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和省委部署要求,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改,切實保持同黨中央在改革取向上的一致性。強化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責任,落實“四個親自”要求,當好改革“施工隊長”,以上率下推動改革落地見效。健全專項改革工作組各負其責、各地區各部門協同落實的改革工作體系,完善跨領域、跨部門、跨地區的改革協同聯動機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構建完善重大改革課題攻堅機制,實行“研究謀劃—調研論證—成果轉化—落地實施—成效反饋”全鏈條閉環式推進,實施重要改革舉措臺賬式管理、項目化推進,推動小切口破題、大縱深發力,探索更多首創性、集成式、差異化改革,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經驗成果。 把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改革,在研究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改革要點等重大發展思路和改革決策時,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人民的所思所盼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構筑堅實的民生制度體系。加大惠民利民改革力度,聚焦群眾關注關切,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創新機制,持續深化為民辦實事工作,推出一批務實管用、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紅利。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從民情民意中找準問題、尋求良方,提升改革舉措“含金量”,在總結群眾智慧、解決實際問題中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完善全過程高效率可檢驗的落實機制。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堅持項目推進法、典型引路法、一線工作法、績效考核法,強化“亮曬比學”激勵約束機制,分領域細化改革舉措,認真落實“規定動作”,創新謀劃“自選動作”,力求能先行的領域奮力先行,能突破的領域率先突破,有優勢的領域爭當先鋒,多為全國改革探索路子、貢獻經驗。加強改革目標統籌、進度統籌、效果統籌,下更大力氣抓好改革跟蹤問效,靈活運用調查走訪、實地督查、暗訪檢查等方式跟進改革任務實施,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推動落實。健全多元化改革評價機制,將全面深化改革納入績效考核,通過梳理盤點、典型示范、優秀案例評選等形式,綜合考量評價改革成效;探索重點改革事項第三方評估,推進擴大社會公眾參與度,切實以評促改革、提質效。 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自覺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大力弘揚“開拓創新、實事求是、堅韌不拔、顧全大局”四種精神,錘煉改革攻堅過硬本領,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暖心人。完善干部擔當作為激勵機制,樹立鮮明的一線導向、基層導向、實績導向,積極選樹、宣傳敢擔當善作為的改革先進典型;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健全改革容錯糾錯和免責機制,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深化管黨治黨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隊伍、基層組織建設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制度機制,深入實施新時代“堡壘工程”,堅決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讓廣大黨員干部心無旁騖、腳踏實地,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以干事創業的實績實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多作貢獻。 (作者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