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福韻,閩都尋漆——福建農林大學中外師生實踐隊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2025-01-26 14:15:1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月26日訊(通訊員 鐘梓峰 王詩熠 /文 林怡婷 任鼎偉/攝)為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福建農林大學“福文化”實踐隊與“閩都尋漆”實踐隊于1月1日至17日聯合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福文化博物館、鄭崇堯工作室、沈紹安漆藝博物館以及福州倪氏兄弟工作室等地,進行學習與交流。 實踐隊員在“福文化”博物館體驗百業福印章。 活動期間,實踐隊來到了以“福如東海”為主題的福文化博物館。館內展覽豐富多樣,包括陶瓷、木雕、大漆等藝術品,分為尋福、送福、造福、享福四個部分。在博物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深入了解了福文化的起源、發展脈絡及民俗技藝。 鄭崇堯老先生接收采訪。 在鄭崇堯工作室,實踐隊采訪了漆畫大師鄭崇堯。鄭老先生分享了自己與漆畫的深厚淵源,以及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漆畫制作的寶貴經歷。他還透露了未來計劃制作敦煌壁畫漆畫的打算。鄭老先生的精湛技藝和對漆畫的熱愛,給在場的實踐隊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倪世峰師傅制作漆瓶胚胎。 實踐隊還在福州脫胎漆藝手藝人倪氏兄弟工作室,體驗了“制胎”這一步驟。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一步驟看似簡單,實則蘊含了許多技巧和注意事項。深刻感受到了非遺傳承的不易,以及傳統藝術人背后的艱辛與付出。 “福與漆”宣講會現場 此外,兩支實踐隊在福建農林大學一帶一路留學生“福文化研習社”聯合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福與漆”的文化宣講會。宣講會邀請了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參加。會上,實踐隊圍繞“福”文化的基本內涵、民俗活動以及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講解。此外,還帶領留學生們參與了漆扇制作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了中華漆藝文化的獨特魅力。 福建農林大學“福文化”實踐隊與“閩都尋漆”實踐隊兩支隊伍表示,未來他們將繼續深入挖掘“福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同時緊跟時代步伐,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漆藝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傳承和弘揚福建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