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團省人大代表積極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
2025-01-15 09:26:5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以來,福州團省人大代表積極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許多內容緊扣民生脈搏,將百姓訴求凝練成一條條飽含深情與責任的建議,期待通過履職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做到“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 醫保繳費 建立科學機制減少“棄保” 醫療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醫療保險能夠有效規避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福建省“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專項規劃》中指出,福建省2025年參保率將達到96%以上。但是近年來部分居民特別是農村地區,存在“主動不參保”的現象,而且已呈現一定的擴散趨勢,若不采取措施,將對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造成影響。針對這個問題,蘭瓊代表提出了《關于城鄉居民醫保建立繳費年限和籌資水平、待遇水平相掛鉤機制的建議》。 蘭瓊在建議中分析了主動“棄保”群眾的想法,建議探索建立繳費年限和籌資水平、待遇水平相掛鉤的機制,保障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要完善對居民醫保連續參保人員和零報銷人員的大病保險待遇激勵機制,城鄉居民醫保相應的籌資金額(個人繳費部分)也可根據其連續繳費年限進行適當地縮減或補貼,個人繳費部分的金額也應同職工醫保一樣納入個人賬戶,余額累計使用,也可共濟,還可享受個人賬戶的累積,增強獲得感。”她還建議加強門診保障,同步降低門診起付線、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和支付比例,可根據連續參保年限分階梯設定,進一步減輕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負擔。 物業管理 強化自治 公共收支要透明 物業管理服務的矛盾和糾紛,已成為城市社區治理中較為突出的問題。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社區業委會成立率較低,社區停車、綠化、電梯維護不到位等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制約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針對這一情況,何寶平代表提出了《關于全面落實群眾切身利益保護,進一步完善物業管理機制的建議》。 何寶平在建議中分析了當前物業管理機制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建議完善地方政府統籌協調機制,堅持黨對物業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下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業主、物業服務人等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業主委員會主體地位,健全業主自治機制,讓全體業主真正成為小區的主人;健全物業服務標準體系,強化涉公共利益事宜公開、收入支出透明化,構建形成市縣區域內統一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多部門聯合監管,街道(鄉鎮)、社區和行業協會參與實施,業主廣泛參與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考評工作機制。 預付消費 建立預收資金監管平臺 隨著預付式消費模式的普及,從理發店、美容院、餐館到家政服務、線上網課……充值辦卡,按次扣費,這種消費模式已經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在享受到預付式消費便利和優惠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坑”也越來越多,比如店家卷款逃跑、服務打折等。對此,黃禎榮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強預付式消費監管的建議》。 黃禎榮在建議中分析了預付式消費存在的主要風險,建議加大預付式消費模式下服務質量的保障力度,面對經營者服務質量低、不專業等投訴時,市場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須迅速開展調查,保障經營者的服務質量;加強對使用預付式消費商家的監管,當遇到商家違規辦卡、不按合約退卡等情況時,商務部門作為預付卡的主管部門,應當履行監管職責,定期、不定期在相應媒體上對違法違規的預付式消費商家予以曝光;加強對預付款資金的監管,建議區級行業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發卡企業、卡項種類、發卡數量底數進行摸排,對預收資金進行統一數字化動態監管,建立預收資金監管平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大對卷款逃跑商家的查處力度,并納入個人信用黑名單。 入住登記 推廣使用電子身份證 出門在外,身份證必不可少,可隨身攜帶身份證難免存在丟失的情況,此時旅館業住宿登記使用電子身份證就顯得非常必要。目前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實現了住宿登記身份證電子化,但我省這方面做得還不夠,為此陳金發代表提出了《關于旅館酒店及相關行業住宿登記實現身份證電子化的建議》。 陳金發在建議中列舉了已實現住宿登記身份證電子化的外省(市)情況。據他調研,為方便身份證丟失、被盜或忘帶身份證的省內籍貫居民入住旅館,省公安廳已在閩政通APP上推出“住宿應急憑證”便民服務舉措,群眾不用到公安派出所開具臨時身份證明,只需登錄APP申領“住宿應急憑證”后即可辦理住宿登記,此舉大大方便了群眾。但他認為這種便利受益對象應放寬到全國居民,建議省公安廳積極探索電子身份證在持有公安部門核發的特種行業許可證允許留客住宿的酒店旅館業及相關行業應用,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均可從網上下載電子身份證,并從住宿登記信息系統開放端口中直接上傳至公安數據庫完成住宿登記手續。通過此舉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我省旅游、旅館、觀光、商務等業務發展,助力我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記者 李白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