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風口——向新而行 蓄勢聚能
2025-01-03 15:34:1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新年伊始,福州新能源產業發展接連傳來捷報:福州市政府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零碳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寧德時代羅源新能源基地項目投資合同》簽約儀式舉行,項目選址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A片區,規劃投資建設年產能40GWh電池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福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近年來,福州市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風口,持續發展壯大動力電池、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產業,著力打造新能源聚鏈成群的“熱地”、新能源技術策源的“高地”、示范應用先行探索的“福地”,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強勁動能。 因地制宜 加速打造新能源 聚鏈成群的“熱地” 走進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的福建東恒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數百名工人忙碌不停,生產的新能源電池模組端側板成品被一一裝箱,準備運往寧德時代。 東恒集團主要加工生產新能源電池模組端側板、柔保護板CCS等產品。近幾年,乘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風口,東恒集團生產的電池模組側板一度供不應求。 為擴大產能,2022年,東恒集團將總部落在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并在此獲得了充足的土地要素支持,開工建設東恒新能源汽車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此后,丸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友信恒潤膠粘模組、安博新能源等項目相繼落地。 “公司深耕新能源領域,主要為寧德時代供應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箱蓋和殼體。”福建丸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張華軍介紹,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達產后可年產新能源汽車電池上蓋60萬件、支架件30萬件、底護板60萬件、箱體10萬件。 生產電池結構件的東恒、丸順等企業是新能源產業的中游,需要上游廠商支持。眼下,上游廠商也在加快落地羅源的步伐——投資50億元的福蓉源鋁精深加工項目,主要生產電子鋁型材及加工,從對接洽談到簽約、動工,用了不到100天。 羅源縣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打造全過程管理、全流程服務、全要素保障、全周期跟蹤的服務鏈,著力解決企業的各項配套問題,推進新能源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 不只羅源一域。放眼福州,從政府到企業,各地都在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新賽道,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產業布局—— 在鼓樓,新能源科創中心聚焦儲能系統和智能電網、“數智控碳”、催化劑、能源數據服務等領域布局產業,圍繞成果研發轉化、龍頭企業引育、產業生態構建三大主導方向,加速形成富有特色的新能源技術研發轉化中心、新能源產業總部集聚中心、新能源運營管理中心。 星云科技馬尾東江濱大道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記者 池遠 攝 在馬尾,大力發展儲能產業,已形成以星云股份、時代星云、飛毛腿等企業為龍頭,以智能裝備和光儲充檢充電站應用為主的新型儲能特色集群,聚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20家。 在閩侯,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標準應用落地,推動汽車領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在福清,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引進了金風科技、東方電氣、中國中車等龍頭企業,形成結構件、電機、葉片、整機等完整的產業鏈,具備年產300萬千瓦以上的風機及主要零部件生產、配送、售后服務等能力,為我國大容量海上風機創新提供了載體和平臺。 …… 經過多年培育積累,福州市新能源產業呈現企業加速集聚、鏈條不斷完善、產能連續爆發的良好發展態勢。 創新驅動 奮力創建新能源技術 策源的“高地” 有人說,當科學實現從0到1的突破,接下來從1到100的前路就不再是看不清的迷霧。 從0到1的創新在哪里誕生?在福州,一批“大院大所”不僅是新能源產業重大科技突破的主要策源地,更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是福建引進落地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基地之一,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和福州市三方共建,主要從事海上風電、波浪能、氫能等先進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在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東福一號”格外吸睛。“這是全球首套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總經理劉泰生介紹,2023年5月下旬,該研究院與謝和平院士團隊聯合打造的這一平臺,在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成功運行,破解了“海水直接電解制氫”這一難題。 海水直接制氫成功,意味著開啟了無須純水的制氫新時代,打開了低成本綠氫生產的大門。“這項創新技術擁有廣闊應用前景。”劉泰生介紹,目前,研究院正積極推進與院士團隊、國內高校協同研發,推動海水制氫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為福州開創海洋綠氫產業新賽道。 氫能具有綠色高效、無碳排放、應用范圍廣等特點,但高壓儲氫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依賴進口,導致氫能終端成本高企。于是,將重要儲氫介質的氨作為“代餐”的“氨-氫”新賽道誕生了! 2022年,由江莉龍研究員帶領的福州大學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發團隊,首創常壓低溫氨分解催化劑,突破了氨氫轉化的關鍵性技術瓶頸,開發出“氨-氫”燃料電池系統,實現了氫的即產即用和安全高效發電。 大院大所大動力。近年來,福州市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以建設福州市科創走廊工作為抓手,依托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福州大學、閩都創新實驗室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奮力成為新能源技術策源的“高地”。 追新逐綠 探索建設示范應用 先行探索的“福地” 乘著產業蓄勢騰飛之勢,福州加快全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推動新能源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 “充電8分鐘,續航200公里。”在馬尾東江濱公園,一座智慧能源低碳生活體驗中心引起不少新能源車主關注。這是福建省首個集屋頂光伏、家用儲能、戶外儲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汽車電池在線檢測、汽車充電產品線下體驗、戶外低碳露營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下低碳生活體驗中心。 隨著新能源車的遍地開花,保障充電質量,緩解市民“補能焦慮”成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課題。如今,由福州企業星云股份、時代星云合力打造的“光儲充檢超充站”已在全國十余省市推廣,帶給新能源汽車車主“充電像加油一樣快”的體驗。 追逐綠色智能轉型的浪潮,搶占“零碳”先機,福州新能源船舶制造和應用領域同樣亮點頻現,在研發、設計、建造等領域均實現了核心技術自立,實現了多元場景應用。 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閩江會客廳”游船如同一座美麗的“江上古厝”,穿梭于兩岸的璀璨燈光中,沒有柴油發動機的轟鳴、刺鼻的尾氣,行駛中船身平穩舒適、無噪聲,游客沉醉在非遺閩劇、茶藝表演中。 作為福建省電動船舶示范重點項目,“閩江會客廳”展現了福州在電動船舶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該船最大載客量212人,滿載時最大航速達20千米/小時,在觀光航速航行下,其續航能力高達10小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搭載了寧德時代302A磷酸鐵鋰電池,并使用了安全級電池系統熱失控阻斷技術,避免在極端情況下全船失電。 近年來,閩江游船屢屢上新,成為綠色智能內河船舶的“秀場”。數據顯示,福州電動客船達21艘,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客船新能源化率達46.1%,位居全省第二。 如今,放眼榕城大地,新能源已成一道道亮麗風景:綠牌汽車不時駛過、電動船舶馳騁藍海、建筑屋頂上光伏板閃耀……從產業鏈條構建到場景化應用覆蓋,新能源正引領新的生活生產方式。(記者顏瀾萍/文 池遠/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