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和安全如何兼得?福州探索充換一體電動自行車補能新模式
2024-12-22 13:21:5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福州首座充換一體電動自行車補能站在倉山智能產業園啟用。記者 朱榕 攝 下午4時許,倉山智能工業園職工小許用手機掃碼打開閘門,將電動自行車推入充電站,掃碼后開始給車充電。小許平時騎電動自行車上下班,“有時候忘記充電出行不方便,如今在園區也能充電,出行安心多了”。 接送孩子、買菜、短途出行,在半小時路程內,電動自行車是最方便的綠色出行工具。據不完全統計,福州黃牌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130萬輛。 如何讓電動自行車安全又便民?記者了解到,福州首座充換一體電動自行車補能站近期在倉山智能產業園啟用,探索充換一體集中充電新模式。 建設集約型充電點 更好滿足居民需求 補能站位于倉山智能產業園D棟辦公樓下廣場,投用以來受到不少職工好評。一位正在充電的市民說,充電點離辦公地點不遠,費用一兩元,挺方便的。 記者看到,該充電點占地約80平方米,配備了58個充電口、一臺12個充電倉的換電柜。為提高場地利用率,用戶必須在滿電1小時內將車移走,逾期會收取停車費。“我們做了測算,普通開放式的充電場地利用率只有約20%,安裝智能門閘后,入場用戶充電率高達95%,避免了長時間占用。”左海新能源公司所屬左海河豚新能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蔡彬介紹,按平均充電4小時測算,該補能站日均最大滿足200輛電動自行車需求。 如今,許多小區都在計劃建設集中充電點,但在實踐中卻難以推進。 “選址、建設成本、居民意見……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有些小區連車都找不到地方停,更別說專門找地方給電動自行車充電了。”晉安區億力名居小區業委會委員許先生說。幸運的是,小區停車場還有空位。在社區黨委指導下,億力名居小區業委會牽頭業主表決,決定縮減約三分之一的停車場地用于集中充電,預計日均可滿足120輛電動自行車充電需求。 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有何必要性?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是電池質量不合格、非法改拼裝和飛線充電等,集中充電可以極大減少“人車同屋”“充停一體”造成的傷損率。 智慧能源管理 構筑充電“防火墻” 充電是使用電動自行車時最易產生安全風險的環節之一。飛速發展的智慧能源管理技術,為居民充電構筑起更強大的“防火墻”。 蔡彬介紹,該補能站運用數字技術,構筑了“一個服務平臺,六大安全子系統”的管理系統,集充換電安全系統、智能消防系統、智能巡檢系統、智能門禁系統、云客服系統于一體,打造高科技、高標準、人性化的充電設施標桿。 充電中,用戶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查看進度、剩余時長以及充電費用等詳情,實現遠程操控、便捷支付。據蔡彬介紹,智能充電系統能自動識別電池類型和余量,匹配最佳功率提升充電效率,一旦滿電自動斷電,避免超時造成的電池過載風險。此外,充電點配備噴淋、熱成像火焰探測器、消防警鈴設施,最大程度降低消防安全隱患。 “電動自行車從起火到爆炸是很快的,火焰探測器比傳統煙感設備更靈敏,利用熱成像技術,在起火后幾秒就能檢測到跡象并報警。”蔡彬說。 打造“共享充電寶” 緩解補能焦慮 充換一體,是補能站的一大亮點。除了入場充電外,車主還可以選擇更高效便捷的換電模式。 掃碼將充電倉里的滿格電池取出,將電量告罄的電池存入柜內充電,無須等待,一分鐘即可滿電出發。作為新型補能的換電模式近年來流行起來,并在即時配送場景實現了覆蓋。 和充電相比,換電有什么優勢?業內人士介紹,換電場景下,車和電池分離,可減少因充電而導致的運營時間損失,緩解車主補能焦慮,相當于兩輪車領域的“共享充電寶”,在高效需求的即時配送、巡邏、租車等B端市場有著廣闊應用前景。 作為智慧儲能的一環,換電型電池也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記者了解到,換電型電池可在線監測電池電量和安全情況,一旦情況有異可遠程關閉電路,相當于給電池安上一道“漏電保護器”。 記者了解到,福州已有不少運營商入局換電賽道,并加速在高校、園區、旅游景區等場景落地,計劃從商用向民用領域拓展。左海河豚新能源公司和旅游景區合作,第一批換電型旅游租車將在漳州東山島投用,滿足旅游短途租車需求。 蔡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換電柜占地不到2平方米,日均可滿足50輛車的充電需求,而充電模式下則需要25平方米的場地。他認為,未來換電將是滿足高效集約充電的首選,提前布局充換電一體,將更好服務多元化的充電場景。(記者 朱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