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馭風而行 領跑全球
2024-11-24 09:53:0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福州不斷刷新海上風電機組世界紀錄—— 馭風而行 領跑全球 11月16日,作為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風電供應鏈高質量發展專題報告會舉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設計單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創新驅動、鏈條協作、合作共贏等主題,展開熱烈探討。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資料圖片)。記者 池遠 攝 事實上,福州謀劃海上風電產業宏偉藍圖有著現實指引—— 興化灣內,三峽集團海上風電場項目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多家知名風機廠商所生產的59臺風電機組同臺競技,遴選出最先進的海上風電裝備廠商落戶產業園; 江陰之畔,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迎風而立,相繼下線我國自主研發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推動中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領跑全球。 20世紀90年代,福州在我國沿海城市中率先發出“向海進軍”的宣言,從此,開啟了對藍色海洋孜孜不倦的探索。2015年6月,三峽集團與福建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并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項目。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經濟,藍色資源造福千家萬戶,為新時代“海上福州”建設賦予了新內涵。 海風拂面,工程船行駛到興化灣內,一個個高聳的白色“風扇”鱗次櫛比。回憶往昔,福建海峽公司電力運行部經理程雙寶深有感觸:“當時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手中是優良的風能資源數據,我們不禁感到時間緊迫,但又堅定信念:一定要繪好這張風電圖。” 福建所處的臺灣海峽,是全國風力最大的海區之一,在高聳的武夷山脈和阿里山脈夾擊下,從大洋深處吹來的風更加集中和強勁。據統計,福建沿海全年7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00多天,如此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在全國首屈一指。 2017年,三峽集團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項目正式啟動,工程技術團隊開啟了海上風機從設計、制造、運輸、安裝、海纜敷設到并網調試全過程的探索。隨著經驗不斷累積,2020年興化灣二期項目吊裝高峰期,施工隊在短短一年內完成20多臺風機的吊裝。2021年10月,福清興化灣59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 “一期項目作為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樣機試驗風場,開創了國內外海上風電建設多項先例;二期項目則開創了海上風電行業多個第一,創造了國內外多項‘之最’。”程雙寶說。 和只爭朝夕的海上風電場建設同步,另外一場科技競賽在陸地上展開。 2017年,三峽產業園正式動工建設。短短2年內,產業園引進了東方電氣、金風科技、中國中車、中國水電四局、丹麥LM葉片等龍頭企業,形成結構件、電機、葉片、整機等完整的產業鏈,具備年產300萬千瓦以上的風機及主要零部件生產、配送、售后服務等能力。 “園區對進駐企業有著嚴格的篩選標準,要保證能夠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打造良好的海上風電產業生態。”三峽集團福建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雷增卷說,園區還配備好定制化廠房和配套服務,確保入駐企業安心投入生產。 今年10月,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清市東方電氣風電(福建)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下線。該機組由3萬余個零部件組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首次實現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零部件100%國產化,真正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 “東方電氣福建基地擁有智慧化生產車間和1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測試平臺,在全國的生產基地中占據技術優勢,尤其能夠滿足大功率機組生產需要。未來,可以看到更多首臺套設備從福清下線。”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其君說。 向海求新,耕海圖強。為實現“海洋強省”戰略,“海上福州”瞄準支撐打造福建省海上風電技術策源地和創新應用高地,風勁帆滿。(謝星星 錢嘉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