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拍”服務在福州興起,遇到問題時應如何維權?
2024-11-20 09:31:4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陪拍”服務興起 交易糾紛漸增 消費者更注重互動體驗,但遇到違約維權困難 小敏正在陪拍。記者 宋亦敏 攝 “陪拍30元一小時,審美在線,可做導游”“不到百元可拍上百張照片,底片全送還附贈三張精修圖”……今年以來,陪拍服務在福州悄然興起。 “陪拍”主打服務,攝影師或非專業,但因物美價廉、互動體驗足而深受年輕人歡迎。但隨著陪拍服務越來越熱,陪拍師與消費者之間的糾紛也逐漸增加,因拍攝技術不符合要求、“放鴿子”“逃單”等引發的陪拍糾紛也屢見不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陪拍?在遇到問題時應如何維權?記者近日走訪多名陪拍師、游客,尋找答案。 比起攝影水平 更注重情緒價值 近期,隨著福州文旅熱度攀升,“陪拍”服務正在快速圈粉。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福州陪拍”發現,相關帖子達56萬條,發布陪拍信息的以學生或攝影愛好者居多,室內陪拍時薪從30元到上百元不等,室外定價則相對稍高,但相比約拍還是更為便宜。 在鼓樓區工作的吳瑩瑩是一名兼職陪拍師,業余愛好美妝和攝影的她將愛好和工作結合,通過在社交賬號上發布陪拍信息“接單”。“現在主要是使用數碼相機、手機等進行陪拍,除了在福州各景區幫人拍照,還承接網紅店打卡相關業務。”她介紹,由于她可提供美妝服務,還會自備不少打卡道具,所以相對單純拍照的同行更受歡迎。 此外,高情緒價值也是她的優勢。“‘陪拍’顧名思義就是陪伴加拍照,更多的是充當‘搭子’的角色,相比攝影水平,情感需求要更高。”吳瑩瑩表示,不少客戶是外地游客,因此她會帶著他們Citywalk,介紹風土人情,讓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當地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陪伴,跟隨顧客的節奏,我也因此交到了很多不錯的朋友。” 相比吳瑩瑩,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大學生小敏則是一個陪拍新人,“我平時喜歡給朋友拍照,大家都夸拍得好看,就想試試陪拍。”她的定價要相對更低,僅40元一小時,“我主要負責拍生活化的照片,記錄當下的真實狀態,也會提前和我的客戶說明自己的攝影水平,適度降低他們的預期。” 違約時有發生 合法維權成難題 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陪拍滿足了不少人的需求。但與此同時,這種“開盲盒”的社交方式有時也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 “找陪拍真的要謹慎!拍了三百張全是廢片!比不會拍照的朋友還離譜!”來自遼寧的游客林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踩坑”經歷。為了給自己的旅游留下美好回憶,她特地約了一個當地的陪拍師,但實際體驗下來效果卻并不理想。相比對方展示的漂亮樣片,她收到的成片卻構圖雜亂、動作重復。“由于花費不高,我本身的預期其實也不高,是以交朋友的心態去相處的,在敲定時間地點時也盡量照顧對方的感受,希望換來同等對待,獲得這種結果真是讓人失望。”林女士說。 與林女士經歷相似的還有大學生劉欣。在購買陪拍服務后,陪拍師以高溫費、交通費等各種理由臨時加價。由于費用原因,兩人在網上吵了起來,她也因此被陪拍師拉黑,“維權也很難,真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陪拍師,吳瑩瑩坦言,在接單的過程中最擔心的還是自身安全和客戶素質。“由于是網絡接單,除了部分陪拍師‘圖文不符’外,客戶‘放鴿子’‘不守時’‘拖欠款’等現象也屢見不鮮,甚至有時女性陪拍師還會遇到顧客的騷擾。” 由于私人約拍全憑信任與自覺,遇到問題維權較難。不少陪拍師或客戶會將對方曝光在平臺,由網友進行評判。“這種操作其實無法解決問題,同時也暴露了當前行業并不規范。”吳瑩瑩表示。 做好甄別防范 以保障自身權益 面對陪拍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交易雙方應如何保障自身權益? 在小敏看來,安全是她首要考慮的條件,“陪拍畢竟都是個人接單,面對陌生人,在接單前核驗對方的身份信息是十分有必要的。” 她建議,客戶可以通過陪拍師的社交平臺狀況及評論區的相關反饋,來尋找相對靠譜的陪拍師,而陪拍師則可以對客戶的性別、約拍條件進行初步篩選,“比如只接受同性客戶的約拍、異性只可約情侶單等,同時最好將約拍地點選在人群密集場所,不要去偏遠地點或者過晚接單。” 吳瑩瑩提醒,“在約陪拍前,務必溝通清楚陪拍時間、游覽路線、價格、服務內容、拍照模式等,一定要用文字描述清楚或留下電話錄音,以便后期維權。”她說。 如果在服務過程中,若出現“貨不對板”“跑單”“放鴿子”等違約情況,應如何維權?“遇到問題時,當事人之間可先進行溝通,若溝通無效,可以向平臺反饋,尋求平臺幫助,如果平臺也解決不了,則可以向法院起訴。”北京大成(福州)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呂麗敏告訴記者,關于平臺,可以通過查看平臺在陪拍服務交易中擔任什么角色、有沒有收取平臺服務費、有沒有及時協助解決問題等來判決平臺有無責任,若平臺也有責任,可以一并起訴平臺。(記者 宋亦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