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全力打造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只此青綠 福美綿長
2024-10-18 09:25:0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10月的榕城,又迎來一年好“豐”景。在這片有福之州的幸福“曬場”上,有綠水青山掩映下的城鄉新色,有一件件辦到老百姓心坎里的身邊事、貼心事,還有心懷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全力守護文化之根、城市之魂的責任擔當。 “希望繼續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三年間,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帶著對百姓的繾綣深情,福州于山水間落筆,在一張寫滿民生關鍵詞的畫卷上細細雕琢,串起從城到鄉、從水畔到海濱的壯美長卷,一個個值得記錄的動人瞬間,見證著加快打造現代化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的不變初心。 晉安湖風光秀美。記者 陳暖 攝 匠心護得好“城色” 白天,把小孫子送去家門口的托育班,再到老年活動中心上課;傍晚,和家人一起在口袋公園散散步,去智慧跑道上來場友誼賽……這是晉安區鳳林社區居民老林的日常。“老少皆有所樂,動靜各有空間,住在這里啊,我們很舒心!” 這些圍繞在身邊的獲得感,都是這個“全齡友好型社區”的亮點所在。作為省級完整社區建設樣板,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全齡、閩臺、數字、人才四張名片在這里閃閃發亮。 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從完整社區打造,到老舊小區改造,再到城市交通蝶變,一場久久為功的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于精雕細刻間讓幸福“原地升級”—— 2021年—2023年,2834個項目接連落地,完成投資超4158.3億元,福州連續三年綜合績效排名全省第一,26個省級樣板工程亮點十足。 2023年10月,帶著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的新榮譽,這座城市又踏上可持續發展的新賽道。今年,779個品質提升“加法”上線,讓更多美好留駐。 書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生態答卷,為這座品質之城更添亮色。 福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向新、向綠、向未來。全域治水“七水同治”體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閩江河口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積極搶占風電、光伏、氫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產業發展新賽道,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一張藍圖,帶來無限想象的廣闊空間;一座新城,蓄積洶涌澎湃的發展動力。從老城到新區,大開發、大發展、大跨越的步伐同樣堅實有力。 以“新”主導、以“質”取勝的堅持里,一個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個傳統行業華麗蝶變;以民為本、以初心換民心的建設中,宜居之城的底色愈發濃郁;開放、融合、發展,讓“朋友圈”持續擴大。 2016年—2023年,福州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6%。如今,沿著漫長的海岸線眺望,下沙海灘人潮涌動,海港空港一片繁忙,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企業園區生機勃勃…… 2196個鄉村的幸福,也是這座城市的心之所系。通過大力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福州加速探索推進鄉鎮片區聯建、村莊聯建整合,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從群眾最關心的“關鍵小事”入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推進,河道邊、小徑旁、庭院里,干凈整潔、有籬有花的美景處處可尋,讓村莊煥然一新,集鎮再現芳華。一頭連著環境改善、一頭連著共同富裕的鄉村轉型,也讓振興路越走越寬。 初心唱響“惠民曲” 楓紅菊黃,金秋送爽。11日,重陽節如約而至。福州市社會福利院的活動中心格外熱鬧,“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幾個字分外醒目。在一方手工桌前,老人們握著小鑷子,細細地給一幅裝飾畫填充顏色。背后的展示柜中,錯落有致地擺放著老人們完成的作品,插畫、油畫、針繡、書法……豐富多彩的作品,折射著“幸福老人”的幸福時光。 “院里把我們的生活安排得很好,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快樂。”在福利院里住了6年,老人劉小蘭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的溫度,體現在一項項惠民政策舉措的成效中。 看就業——今年1—9月份,福州城鎮新增就業9.9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3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596人,三項指標均已達序時進度,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看教育——僅去年以來,福州就支持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60所、中小學24所,建成公辦園學位1.2萬個、義務教育學位9000個。著眼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福州以推進集團化辦學等多樣化集團治理模式破解困局,目前全市284個教育集團已覆蓋1475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 看養老——福州推進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規范化、標準化、高質量運營。目前,全市建有養老機構169家,各級各類養老床位5.7萬張,養老服務機構數和養老服務供給量均居全省首位。為解決老年人最現實、最迫切的“一餐熱飯”問題,福州已建成長者食堂584家,總餐位23958張。 看醫療——建立完善基層片醫聯系制度,全市劃定約5700個網格,設立健康網格員,加強“片醫”聯系。今年上半年,全市縣域內住院量占比、基層診療量占比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8%、3.2%,切實推動“看大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 如今,就業、教育、醫療、托幼、養老、住房、社會治理,這些老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不斷融入這座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心留駐“城之魂” 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根”與“魂”。作為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多年來,福州持續傳承弘揚、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始終心懷珍愛之心、尊崇之心,構建了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格局,全力守護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近日,沈葆楨故居已完成整體修繕施工及市級初驗。下一步,沈葆楨故居內的“沈葆楨巡視臺灣”史跡展將全面提升。“修繕過程中,我們注意把具有不同年代建筑特征的東西保留下來。”福建省文物專家庫成員阮章魁說。 福州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全面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目前,福州有4783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6處。21個歷史地段、1000余處歷史建筑、400余處傳統風貌建筑分布在福州全域,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璀璨瑰寶。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既要讓文物、古街區、老建筑等留得住,也要讓它們“活”起來。 作為中國古代城市街巷和建筑文化的歷史縮影,三坊七巷歷史悠久、古厝林立、名家輩出、文脈昌盛,如今已成為福州傳統文化展示中心、交流平臺、文創產業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內,評話、伬唱、閩劇等非遺展演不斷,簪花、漆扇等非遺攤位聚起人氣;煙臺山的公共空間重建,成為傳統與現代并存、文化與時尚相融合的福州新地標…… 福州積極推進歷史文化遺產與文化旅游、研學旅行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標、休憩好去處、網紅打卡地。近年來,福州建成并對外開放冶山春秋園、新店古城遺址公園,打造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等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和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很多已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 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州樣本”,也得到廣泛認可。2021年,福州成功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此后福州不斷加快申遺步伐,積極推動三坊七巷、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福州)史跡和“自強運動工業遺跡:中國傳統社會邁入近代化的搖籃(船政文化史跡)”3個項目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制定并實施《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的殷殷囑托,福州正在加快建設更加美好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之路上努力修煉“內功”、奮勇前行,守好百姓的“小幸福”,做足城市的大發展,讓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記者 孫漫 林晗 燕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