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徽因相逢在三坊七巷
2024-10-16 09:52:00?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演出洋溢著滿滿的福州風情。 記者 陳尹荔 通訊員 陳玫 攝 “一個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每一個人奮爭不息的品格和忠貞不渝的信念……”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讓我們一同打開手心里的這一盞燈,點亮他們曾走過的那一段不平凡的路……” 臺上,女主角林蔚然說話間舉起了手機,開啟手電功能,揮舞了起來。 臺下,觀眾們也紛紛揮動手機。瞬間,全場“星”光閃耀,贊嘆聲、掌聲跟著響了起來。 這是沉浸式戲劇《最美的茉莉花》演出中的一個小高潮。1日至7日,該劇在福州三坊七巷中瑞劇坊完成了首輪演出,獲得了眾多觀眾、游客的肯定。 劇目流溢的精神感染眾人 據介紹,《最美的茉莉花》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排,講述了青年學者林蔚然與臺灣青年葉思博走進三坊七巷研究福州歷史的故事。 作為沉浸式戲劇,該劇帶來了別樣的體驗。8歲的潘若晴在觀劇時自告奮勇地參與了“山楂人”叫賣的演出片段,還通過做游戲贏了一串冰糖山楂。“演戲太好玩了!還有,臺上小姐姐們戴的三條簪好美呀!”小女孩興奮地說。 “85后”朱嘉希曾是一名歷史學專業學生,但在現場觀劇后,她仍大感驚艷:“從林徽因到‘福州八才女’,從《與妻書》到林氏忠烈,從煙臺山民國建筑群到閩劇流衍的歷史……這些流動的歷史畫面,不僅讓我們身臨其境地觸摸歷史風貌,更對那些在史冊中熠熠生輝的靈魂充滿了敬意。” 劇中林徽因的扮演者、“95后”演員林青霞告訴記者,林徽因是集才情和風度于一身的奇女子。“不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她都能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求夢想。我們這部劇是百年巨變中一幅閩人接力奮進的歷史畫卷,在這幅長卷中,林徽因的人格和精神更加閃閃發光,帶給我許多感召和啟迪。”她說。 主創中的另一名“95后”張鑫,是該劇的第一編劇。生于黑龍江大慶的她在福建師范大學求學7年,福州的山川風物、人情地貌都“刻進了她的生命之中”。 她說,在這部劇中,自己最想表現的是“女性精神和思想的傳承”。在她看來,三坊七巷走出過許許多多才女,比如,冰心、廬隱與林徽因并稱“福州三大才女”,包括壽香社的“八才女十姊妹”在內,這些女性對福州的貢獻非常大。 “福州今天的繁華包含著諸位優秀女性的一份力量,可以說,福州的城市精神氣質里就有一種母愛的慈悲和母性的光輝。”基于此,張鑫設計了圍繞林徽因的故事主線,又構思了一名文學博士林蔚然作為串聯,以后者當代青年女性的形象,傳承和守護福州文化。 張鑫說,她發愿要將福州女性的精神力量通過自己的戲劇創作傳揚出去。從今年3月開始戲劇創作到9月定稿,《最美的茉莉花》的劇本她改了不下20個版本。 劇本中,最打動張鑫自己的,是她從林徽因原話中提煉出的臺詞——“先人留下的至寶,如今要煥發光彩,只能靠我們這些后來人來守護,薪火相傳!” 通過戲劇活化非遺 “從三坊七巷壽香社‘福州八才女’的題材,到林徽因的IP;從福州三條簪、國家級非遺閩劇等地方文化名片到兩岸一家親的歷史呼喚……我們想通過一部劇活化福州的非遺元素并展現給大眾,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有敬畏尊崇之心,給福州的歷史文化帶來更多流量和留量。”《最美的茉莉花》導演、省實驗閩劇院副院長林杰如是說。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擔任該劇總策劃。據她介紹,這已是該院創排的第七部沉浸式戲劇,無論從創作經驗上,還是合作模式上,都日趨成熟。 據記者了解,省實驗閩劇院創排的7部沉浸式戲劇探索出了多種合作模式。比如,《宋詞里的福建》是與福建博物院戰略合作,與同名展覽“宋詞里的福建”相得益彰。《最美的茉莉花》則是與福州市鼓樓區達成戰略合作,在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的劇場內演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此外,《明月照溪尾 福氣滿羅源》采用院地合作的方式,是院團與羅源縣形成一系列閩劇推廣的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在羅源歷史文化街區溪尾街打造文旅融合名片。數據顯示,《明月照溪尾 福氣滿羅源》上月20日在溪尾街閩劇藝術街區的開街演出,全網觀看量超431.8萬次,轉發、點贊、評論、社群互動量超5.7萬次。 “還拿《最美的茉莉花》這部劇來說,國家級非遺閩劇元素、原創歌曲、影視表現手法、舞蹈、福州評話、話劇等藝術表現形式得到熟稔運用,與觀眾體驗無縫對接,得到了福建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盧美松等專家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國慶期間各地游客的良好反饋。”周虹說。 “近年來,我院一直致力于沉浸式戲劇的創作,未來也會長期堅持下去。我們希望,有400多年歷史的非遺閩劇,在新時代也能擔綱起閩派文化排頭兵的重任。”她說。(記者 陳尹荔 實習生 鄭瑋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