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國風成黃金周“流量密碼”
2024-10-06 10:02:46?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這個國慶假期,國潮、國風成為主導福州消費市場的“流量密碼”,“老物件”在和新業態、新潮流的碰撞中產生了新內容,解鎖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八家將民俗舞蹈沉浸式演出在三通橋上舉行。 非遺熱點成旅游風向標 “看了之后我想說,八閩如此多嬌,福州如此多嬌!”5日下午,來自浙江衢州的游客陳妍莉一行人,在位于三坊七巷南后街的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寫下這樣的留言。 陳妍莉告訴記者,以前她們一直認為看文化項目要去中原或者北京、成都等城市。然而,這次在朋友的盛情邀請下來到福州,她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馬鞍墻下,畬族“鳳凰裝”、福州“三條簪”傳統妝束等讓她們感受到什么叫“古厝風起霓裳”;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壽山石雕、畬族銀飾鍛制技藝等非遺項目的作品展示,讓她們領略了八閩工匠的巧奪天工技藝;搖青、包揉、并篩、炭焙、窨花、抖篩、壓餅等傳統制茶技藝非遺傳承人的“十八般”制茶技藝,則盡顯福建茶文化魅力?!耙环綄は聛恚羁谈惺艿绞裁唇邪碎}福地,對福州的印象也更加美好?!标愬蛘f。 記者了解到,非遺熱點成為國慶假期的福州旅游熱點,數據顯示相關景點預訂熱度同比上漲69%。福州市非遺展示館的古厝戲臺·閩劇專場演出和“多彩非遺·歡度國慶”非遺技藝展示活動,馬尾船政國風文創集市游園活動的國風文創市集、漆器書法體驗,中瑞劇坊的閩劇折子戲專場等都迎來大批游客,非遺國風成為福州國慶“頂流”。 游客體驗畬族竹竿舞。 新業態盤活老景觀 國慶假期,福州化妝師韓若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旅拍店生意火爆,接待了不少前來體驗“三條簪”的游客?!霸谶@里,游客可以打卡了解福州文化之美,感覺很好?!?/span> 為了將“出圈”流量轉變為文旅增量,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國慶期間持續推出“雙杭‘商’海經”三捷河沉浸式演繹等活動。在光影交錯中,頭戴“三條簪”、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女子在古厝里擊打著大鼓,以快閃的形式演繹歷史與現代的對話。 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部經理范玥馨表示,將傳統民俗、非遺和國潮相融合的活動今年很受年輕人歡迎,他們圍繞非遺傳承、商幫文化、會館文化等,在國慶期間推出眾將之門國潮街舞等演繹內容,通過將本土特色文化轉化為可視化演繹與傳播,讓市民、游客感受上下杭的文化底蘊與福州的城市精神?!按罅康挠慰吐動嵍鴣?,流連忘返,說明新業態對老景觀的確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span> 同樣,三坊七巷、朱紫坊也都活化利用推出了“非遺+展演、沉浸式體驗、文化活動、元宇宙科技展”等新產業新業態,讓游客感受歷史文化街區魅力,促進假日文旅經濟升溫。 傳統文化融入互動體驗 一位青春靚麗的小姐姐,站在AI換裝裝置前,手指輕點,頭上瞬間花團錦簇,秒變蟳埔女。這種創新展示方式不僅讓非遺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讓傳承與時尚并存。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古厝風起霓裳”——福建服飾系列非遺展演暨非遺AI秀的現場,人工智能技術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傳統藝術之美。 身著漢服,手持翟龠,幾十名“佾生”在莊嚴而古雅的音樂聲中緩緩入場,氣勢磅礴,場面震撼。這是在福清利橋古街舉行的《周禮·佾舞》展演。“以前在報刊上看過介紹,知道佾舞是中國五大古禮之首,但是卻無法想象真實演出場景。這次不僅看到了現場演出,而且還了解了這項非遺背后的文化故事。”市民劉先生說,通過觀看表演,進一步獲悉佾舞已經以福清為核心,在全國開枝散葉。 國慶期間,鼓嶺管委會還在富家別墅、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美食街文化廣場、鼓嶺郵局等地,分別設置福州油紙傘、非遺剪紙、漆扇制作、摩崖石刻拓片、川劇變臉等非遺技藝體驗活動?!斑@些活動互動性很強,邊玩邊‘打卡’非遺,無形中也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市民黃先生說。 福建服飾系列非遺展演吸引了眾多觀眾。記者 石美祥 年輕人涌進老房子 近年來,福州古厝保護方興未艾。國慶假期,古厝游成為福州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首選。 倉山梁厝自古文風鼎盛、名人輩出,如今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巷道交錯、古厝連片。5日,記者看到,那里的老房子前人頭攢動,前來游玩的年輕人絡繹不絕。“走進老房子,在斑駁的光影和變色的木板間,品味田間的美景和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好像回到了過去,在時光逆流中感受我們祖輩父輩的生活?!庇慰蛷堨诱f,游老宅尋傳統的感覺非常棒。 同樣,假期里,煙臺山的老房子也迎來了大批游客。走進煙臺山一帶,富有年代感的建筑被充分活化利用,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共同開發保護利用的模式,推動歷史建筑得到保留修繕,傳統與現代在這里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文化加旅游,讓很多人的“詩與遠方”在這個假期來了場完美的雙向奔赴。福州對人文沃土的深耕,點燃了公眾的出游熱情,也讓旅游成了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記者 江海/文 池遠/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