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融合 共筑家園——福州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一周年見聞
2024-09-27 09:17:0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臺胞王淑娟在早餐屋里制作蛋餅。記者 林雙偉 攝 福州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已經整整一年。 一年,在歷史洪流里是短暫一瞬。但這一年,因在融合路上的探索實踐發生太多改變。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去年9月公布。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沉淀,福州取得了哪些對臺融合發展成果?形成了哪些先行先試經驗?臺胞在榕工作生活有何變化?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到福州各地尋找答案。 率先融合 福馬“同城生活圈”加快構建 24日下午,黃岐客運站人頭攢動,一個急切的身影推著滿滿當當的行李車映入眼簾。這是馬祖鄉親劉秋英帶著30多箱干貨,準備乘坐“小三通”返回馬祖。“箱子里有黃瓜魚干、淡菜干、鍋邊,還有禮餅,都是準備辦酒席用的。”劉秋英說,她在北竿鄉經營著一家飯店,每隔一兩個月就要來黃岐大采購。 為什么要跑到黃岐來買?“因為離得近,這里是我們旅游購物的第一選擇。”劉秋英笑著說,乘坐黃馬“小三通”從馬祖過來,單程只要20多分鐘,“兩地飲食習慣相同,連江的貨品便宜又新鮮,我們都愛來這里采購。” 和劉秋英一樣,這種地理和情感距離上的“近”,讓福州成為許多馬祖鄉親心目中的“第一”。 對于馬祖鄉親陳美貴來說,福州是第一故鄉。“此次來福州,是祭拜白馬尊王。”身著紅色義工裝的陳美貴說,許多馬祖鄉親的祖籍地在福州,他們世代尊奉福州晉安區鼓山鱔溪白馬尊王廟為祖廟,“榕馬血緣相親,文化相承,我們來福州就像回家一樣!” 在曹常斌看來,福州是第一投資熱土。臨近福州(連馬)魚丸文化節,曹常斌作為福州市級非遺“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提前來到連江籌備。1987年,兩岸恢復民間交往,曹常斌就加入探親潮,隨后便義無反顧地回到連江投資興業。“魚丸是兩岸的共同鄉愁,也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子子孫孫都應該傳承下去。” 在兩岸,觀光旅游、信俗往來等已成為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福馬“小三通”客運航線已由每日“兩進兩出”恢復到“四進四出”8趟航班。該航線復航以來,已運行2000多航次,超6.5萬人次經此往來兩岸。今年上半年,航線累計輸送旅客突破14000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145%。 《意見》指出,“支持福州與馬祖深化融合發展”“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一年來,福州堅持在重點領域率先試點,將福馬“同城生活圈”的優勢做大做強做優,讓福州成為更多臺胞的第一選擇。 ——落實馬祖居民、企業同等待遇。推出“福馬同城通”卡,馬祖居民可持卡在福州享受住房、醫療、教育、交通等優惠,目前馬祖鄉親常住人口半數以上已申領。在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期間發布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首批先行先試10條措施,涉及產業、教育、就業、交通等多領域。 ——提升福馬往來便利化水平。福馬“小三通”航線整體提升設施和服務水平,黃岐港區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級驗收,正式開放。加快“小三通”網上服務平臺及票務管理平臺建設。持續推進與馬祖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推動福馬通水工程(大陸側)動工建設。 ——深化福馬多領域交流合作。2023年以來,舉辦“兩馬”體育聯誼賽等福馬系列交流活動40多場,吸引馬祖鄉親超1500人次參與。成功舉辦第七次福馬磋商會,福馬雙方就產業合作等12項議題進行磋商。 先行先試 公租房經驗不斷推廣 26日早上6點,位于福州晉安區桂溪社區臺胞公寓樓下的“四姨工坊”早餐屋準時開門,店主是樓上住戶、臺胞王淑娟。 “開設這家早餐店,不是為了創業經營,而是將它作為‘試驗田’,探索在桂溪社區開辦臺青集市的可能性。”王淑娟說,隨著入住臺胞的增多,許多年輕居民提出了創業就業的需求。為此,臺胞公寓住戶委員會決定探索“樓上安居、樓下樂業”發展模式,希望為臺胞公寓里有需求的臺青尋找發展新路徑。 和王淑娟一樣,徐鳳儀作為早期入住公寓的臺胞,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24日下午,徐鳳儀早早來到桂溪社區的兩岸社區交流中心做準備,組織兩岸家庭開展手工皂制作活動。 “在福州市臺協會支持下,去年我們組建了榕臺文化藝術團,經常組織兩岸孩子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以此增進兩岸居民的了解與友誼。”徐鳳儀是榕臺文化藝術團藝術總監,她已把這個崗位當作自己的新事業。 2021年首批臺胞入住以來,桂溪社區大力推行安家、安業、安心“三安”工程,引導臺胞熱心參與社區公益、融入社區治理,建設共享共融的閩臺融合示范窗口,先后成立臺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臺胞健康服務站、臺灣醫生工作室、臺胞調解工作室,并成立全省首個臺胞公寓住戶委員會,鼓勵臺胞臺屬參與社區公益、融入社區治理,為兩岸居民在社區架起溝通的橋梁。 率先將在榕就業創業臺胞納入住房保障體系,正是福州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經驗的生動縮影。 這一年里,為吸引更多臺胞前來就業創業,福州不斷升級政策力度。去年12月,福州在公租房的基礎上推出過渡性住房,來福州交流參訪、實習實訓、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可申請三個月過渡期免費住宿。今年8月,福州啟動建設“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政策力度再次加大,免費住房的過渡期從三個月延至一年。 今年8月,剛剛大學畢業的臺青羅金金通過參加海峽青年節第一次來到福州,便決定留下來。“我在海青節活動結束第二天,就入住了臺胞公寓,隔了幾天就收到了海峽銀行的入職通知。”她說,福州針對臺青提供的過渡性住房政策,能讓臺青更有底氣來大陸尋找工作。 一次次的升級,讓福州形成普適性更強、吸引力更高的經驗向外推廣。目前已有350戶、568名臺胞入住公租房,28名臺青入住過渡房,政策拓展至各縣(市)區,福州新區、馬尾區、長樂區、福清市、閩侯縣等地也推出臺胞公租房。“探索在榕臺胞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入選2023年省、市深化改革優秀案例表揚名單。 項目帶動 福馬經貿融合走深走實 在連江琯頭鎮粗蘆島,全國第三個、全省唯一的遠洋漁業基地——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正拔節生長。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確定粗蘆島為福馬產業合作園先行先試區。”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核心區建設指揮部綜合發展組組長池文杰介紹,當地已形成首個閩臺兩地共同磋商、共同制定,涉及海洋產業、電商產業等領域11個意向合作事項的融合發展清單。 更具體的政策、更具前景的產業疊加優勢,讓不少企業“嗅”到了發展機遇。今年8月,福馬產業合作園先行先試區首批項目集中簽約,連江縣與臺商代表就跨境電商直播運營中心、食品加工、冷鏈倉儲物流、智能機器人科技服務等4個項目達成合作,總投資額4.8億元。 作為食品加工項目的臺商,馬祖承鮮捷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承和對未來信心滿滿。“兩年來,我跟隨馬祖代表團多次到連江考察,對這里的政策、市場環境、區域優勢等有了深入了解,毫不猶豫地將企業的發展與連江深度捆綁在一起,我們公司將在食品加工領域大展拳腳。” “老字號是塊金字招牌,將給臺企帶來更廣空間、更大舞臺、更多機遇!”福州市臺協會常務副會長翁英敏說,臺灣品牌參評大陸老字號,終于有了行業標準,這對于臺資中小微企業登陸大陸發展將是一個助力。 《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大陸臺企申報中華老字號”。今年5月,福州發布福馬“同城生活圈”10條措施,首次將在榕臺資企業和馬祖的企業納入老字號申報范圍。 一年來,福州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進程中,不僅給兩岸產業合作帶來更多機遇,不少臺青也相時而動,在大陸找到更大舞臺。 極具特色的石屋、改造后的露臺、原創咖啡館、24小時無人商鋪……在臺胞陳柏菁和其團隊努力下,連江縣古石村從不知名的“石頭村”變成“網紅村”,并入選2024年閩臺鄉建鄉創合作省級樣板村。 “我希望把在臺灣做文創的經驗帶到這里來。”做文創是陳柏菁的初衷,但不是他的終點。接下來,陳柏菁將繼續結合古石村的特色石頭厝,完善青年旅社、民宿等業態,打造一個集吃喝玩住于一體的一站式旅游平臺,同時利用自己臺胞的身份,吸引更多臺灣朋友及年輕人來大陸看看,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一年來,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駛上“快車道”,福州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碩果累累,形成一批先行先試經驗,取得一批首創性對臺融合發展成果,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不斷深化,努力為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記者 唐蔚嬙 謝星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