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揮毫潑墨,繪就“醉美秀洋”
2024-09-11 10:12:37?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周末,10歲的林梓煊和家人從閩清城關出發,駛向塔莊秀洋。豐收的季節即將到來,他也要赴一場和書法的約會。 黃以楨介紹孩子們的作品。記者 阮冠達 攝 秀洋村位于塔莊鎮西南。近年來,秀洋村著力提高群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著力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深入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先后獲評省級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鄉村振興三星級村等。 值得一提的是,秀洋村也是首批省級美育培育村。這個特殊的稱號,要追溯到鄉賢、中國書法家會員、閩江書畫院院長、閩清縣第五屆道德模范黃以楨的回鄉。 “年紀大了,也想著回報家鄉,為鄉親們做點事情。”在武漢商界奮斗了半輩子,黃以楨決定回到老家秀洋。回鄉之后,看到村民晚上在外乘涼,卻沒個遮風擋雨,聊天歇腳的地方,便和村里一同出資修建了一個亭子,取名為積善亭。 而今,這座亭子矗立在村中的小溪邊,與潺潺的流水、廣闊的農田相伴。亭子的另一側,170米長的進士文化長廊延伸而去,沿長廊漫步,閩清古代三大狀元、虎丘六葉黃氏歷代進士名錄、虎丘黃敦后裔五狀元……一段段歷史,在廊間娓娓道來。 “秀洋的人文歷史資源頗為豐富,村內有始建于五代時期的黃氏二葉祖厝,也有傳承至今的黃文煥進士牌匾等文物。”秀洋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介紹,近年來,秀洋村與黃以楨等鄉賢合作,建成進士文化長廊、福文化廣場等項目,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傳承“護國積善、詩禮傳家”的虎丘家國文化,著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文化傳承,關鍵的載體是人。在打造一系列文化項目的同時,秀洋村另辟蹊徑,建設書畫研學培訓中心,打造公共文化與旅游的創新空間。 “培訓中心同閩江書畫院積極合作,定期舉辦書畫展覽、書畫研學、國學講座、詩歌采風、親子教育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現已舉辦十余場。”黃以楨說,培訓中心內展出眾多著名書法家作品,也提供講座培訓互動體驗區,可開展線上線下書畫詩歌國學培訓,交流體驗互動等。 走上三樓,小篆、行書、隸書……孩子們的書法作品掛滿了教室的三面墻,也見證了他們熱愛書法的拳拳之心。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孩子的年齡在10歲左右。“不僅是秀洋村里的孩子,塔莊鎮上,還有城關的孩子也特意趕來學習書法。”黃以楨介紹。 劉芳表示,書畫研學培訓中心的建成,也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村里的文藝氛圍。閑暇時,不少村民常常帶著家人來到培訓中心,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現在村里的小孩幾乎都學了點書法,美育成效十分顯著。” 據悉,未來秀洋還將依托虎丘文化、進士文化等資源,打造“四海秀洋”福文化主題園區和福建省詩詞楹聯創作文明實踐示范基地,推進村莊生態與田園、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現已建成的閩江書畫研學基地、進士文化長廊、福文化廣場等均為一期項目,后期還將投入900萬元,建設村詩精品公園及周邊配套設施,完善“詩海秀洋”主題園區。 記者了解到,依托培訓中心,秀洋村還著手編寫《詩情梅邑》詩集初稿,涵蓋了描寫全縣271個村莊的村容村貌的271首詩歌,現已基本完成初稿。 “未來,閩清縣將協助秀洋村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閩清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阮冠達)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