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河口濕地長效保護利用機制撐起生態之美
2024-08-09 10:39:1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從“人鳥爭地”到“人鳥相互成就” 閩江河口濕地長效保護利用機制撐起生態之美 閩江河口濕地棲息著大量水鳥。記者 林雙偉 攝 【改革亮點】 閩江河口濕地位于長樂區東北部閩江入??谀蟼龋娣e2100公頃。20多年來,福州持續探索濕地長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有效模式,全力構建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利用共同體,實現從“人鳥爭地”到“人鳥相互成就”的華麗轉變,入列“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的生動實踐案例,也已通過世界遺產青年論壇向全球推介。 【生動實踐】 盛夏,閩江河口濕地湖滿塘盈,時見水鳥俯身覓食、野鴨歡快戲水,愜意地享受著生活。 “追鳥”十多年,福州資深“鳥友”陳永昌見證了閩江河口濕地的變化?!白詮那宄セ撞莺螅瑵竦刂脖换謴土耍鷳B環境得到整體提升。”他發現,這幾年,前來過冬的候鳥明顯多了起來,比如黑臉琵鷺甚至快成了留鳥。 據統計,近年來,在閩江河口濕地監測到的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鴻雁、翹嘴鷸、三趾鷸、鐵嘴沙鸻、針尾鴨、環頸鸻等16種鳥類最大種群數量超過全球或遷飛路線種群數量的1%標準,成為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 “為了保護好這一凈土,20多年來,閩江河口濕地及周邊區域共清退養殖面積3197畝,始終將保護放在首要位置。”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濕地管理方積極創新退養還濕機制,開展生態效益補償工作,與養殖戶簽訂退養及生態補償協議,回租回收養殖塘,不斷擴大水鳥棲息地面積,恢復濕地生態功能。 守護濕地,成為當地人的共識,也帶來新的生計。作為過去區域內的養殖戶,林發金被請了回來,變身為濕地管護員,巡護濕地成了他的“新飯碗”。多年來,濕地為周邊居民提供濕地巡護員、保潔員等生態保護相關崗位131個,讓濕地生態沖突者轉變為主動保護者。 如今,濕地保護與發展的生態故事,正從福州走向世界:2022年以來,閩江河口濕地先后入選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全國山水工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 新時代下,怎樣進一步保護、修復濕地?福州選擇用算力解放人力,尤其隨著高科技深度運用于濕地保護區,立體化智慧監測防控體系在各大濕地加快構建。 閩江河口濕地也安裝上了智慧“大腦”——近百個高清“鷹眼”將濕地的各個角落盡收眼底,不僅能清晰監測候鳥動向,還可以監測溫度、濕度等數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數據支持。 從索取開發到精心呵護,福州著眼長遠,開始將濕地與旅游、歷史文化等要素串聯,贏得更多綠色空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謀劃探索更多的保護發展和“兩山”轉化路徑,與廣大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獲得感】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鄭航: 近年來,在多方支持下,濕地取得的保護成效有目共睹,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有力行動、有效舉措,進一步將閩江河口濕地打造成為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的全球樣板。同時,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開放的良好生態環境應該是百姓可以共享的生活組成,要積極轉變思路,努力尋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 濕地巡護員林發金: 這些年,濕地變化太大了,生態好了,大家的保護意識也更強了。希望有更多人接好接力棒,持續守護這片美麗的濕地。(記者 藍瑜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