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山水煥彩 福州實力圈粉
2024-08-08 09:40:37?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盛夏的福州,草木葳蕤,林蔭滿城。西湖公園里,楊柳依依,湖光瀲滟。7日下午,中央媒體采訪團記者相聚在公園紫薇廳,一場山水城市建設主題成果介紹會在這里舉辦,拉開了中央媒體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福州段的精彩序幕。 高質量的生態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福州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千年閩都山水煥彩。 采訪團一行體驗水韻榕城的生態之樂。 厚植綠色生態之福 7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福建站在榕啟動。作為福州段的首場采訪活動,從相聚“園林明珠”西湖公園到游逛“水上福道”,中央媒體采訪團一路聽一路看,盡情感受福州山水韻,魅力福州再一次圈粉。 “空氣濕潤,環境好,處處是公園和綠地,能感覺到這是一座清新的生態之城。”采訪團成員王宇雖然是第一次來到福州,但她已經被這座城市的宜居環境所吸引。 良好的生態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魅力生態之城從何而來? “福州高度重視頂層設計,主動將城市規劃建設融入自然山水格局。”參加活動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人士介紹,福州山水相依,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近年,福州堅持加強規劃引領,以國土空間規劃塑造山水城市空間格局,畫好城市“山水畫”。 如今的福州,處處是山水城市建設的點睛之筆。濱海新城岸段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閩江河口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及世界遺產預備清單、福州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獲自然資源部全國推介。更有福道蜿蜒青山之間,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樣板,在“兩江四岸”的魅力岸線上,閩江之心、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熠熠生輝…… 山海之間,那一抹綠總是打動人心。“到今年初,福州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54%、綠地率達40.3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98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位列全國省會城市前列。”7日的活動中,市園林中心相關人士給出“千園之城”建設的一組數據,給現場中央媒體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綠意盎然的福州,是這座城市30多年持續逐夢筑綠的成果。如今,近1500座大大小小的公園星羅棋布,“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行路見蔭”,成為今日福州人切切實實的生態之福。 打造魅力“水上福道” 逛福城、攬福地、臨福水。福州派江吻海,城區水網密布,水是福州的靈魂,但內河臟臭和城市內澇,曾是福州水環境的生態隱憂。市住建局相關人士7日介紹,改變在于福州堅持系統治理和機制創新。 “通過實施水系綜合治理,福州內河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迎來生態蝶變,助力城市品質提升。”上述人士介紹,在治水的同時,福州堅持機制創新,在全國首創成立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該機制2017年運行以來,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了50%,庫湖河調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城區經受住了近20個臺風和400余場短時強降雨的考驗,城市安全韌性大幅提高。 “從城市規劃,到園林建設、水系治理,這場介紹會聽下來,了解了福州在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上采取的一系列有效舉措。福州在生態保護上下了大力氣,也為城市品質提升帶來了很好的效果。”采訪團成員劉音苑說道。 除了聽和看,7日下午的活動中,采訪團一行還體驗了水韻榕城的生態之樂,一同乘坐內河游航線游船從西湖至白馬河再到東西河。 這條單程長約6.5公里的內河游航線,是全市首條河湖連通內河游航線,也是體驗美麗水環境和閩都歷史文化底蘊的一條魅力“水上福道”。一路上,時尚的芍園一號,風華依舊的芳華劇院,郁郁蔥蔥的古榕廣場……航線兩岸的城市古韻和活力,令采訪團成員驚嘆。 “船閘調度是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它幫助內河游航線實現了西湖和河道的串聯,使游客坐著游船就能感受城市的古今變遷。”采訪團成員朱蕓說。游逛內河之后,不少采訪團成員成為了福州“水上福道”的粉絲,湯卓然就是其中一位。 “風光好,航線兩岸大樹枝繁葉茂,生態駁岸生機盎然。”湯卓然說,“一路景觀能在游客心中引發更多的歷史文化共鳴,增進對這座城市的了解,福州內河游值得打卡!” 高質量的生態保護成就了福州高質量發展。內河游作為福州文旅新興的業態,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7萬人次“舟”游福州。而放眼全市,2020年,福州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首破萬億元大關,成功邁入“萬億城市俱樂部”,去年,福州榮獲聯合國大獎——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繼續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鏗鏘強音。(記者 李錦清/文 陳暖/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