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風擋雨 搭建溫暖港灣——黨員干部在防抗臺風一線交出亮眼答卷
2024-07-26 11:42:08?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臺風“格美”帶來的狂風暴雨,吹不散向險而行的磅礴力量,澆不滅守護人民的“初心之火”。連日來,我市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風雨之中筑起“紅色屏障”,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截至昨日,全市累計下沉干部24738人次,轉移危險區域群眾33938人,做到應轉盡轉。 背起群眾的安全 “警察同志,我們家被淹了,里面還有80歲的老人癱瘓在床。我背不動,能來幫幫忙嗎?”25日2時許,長樂區公安局漳港海防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求助。 時間就是生命!值班的黨員民警劉志誠立即帶隊出發。被積水浸泡的是一座老式瓦房,屋頂的木板已經破裂,現場一片狼藉。此時暴雨如注,水流渾濁且不斷上漲。劉志誠打開手電筒,蹚過沒膝的水流走向被困老人。民警進入臥室時,積水已沒到床沿,老人在床上神情焦慮。 “老人家別擔心,我們馬上背您出去。”劉志誠與同事一邊安撫,一邊背上老人走到安全地帶。 險情在哪里、群眾的需要在哪里,共產黨員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里。大風大雨中,他們挺起最堅實的“脊梁”,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安全感。 “一聽說要來臺風,村里的黨員干部就來家里了,幫我們轉移到村部,對我們都非常照顧。”25日上午,記者在福清市東張鎮少林村的避災安置點看到,轉移到這里的15名村民正在看電視,對于黨員干部的迅速作為,村民夏大爺點贊連連。 黨員干部還在避災安置點精細劃分了文娛區、休息區、健身區、閱覽區等多個功能區,備足各項生活必需品,搭配好一日三餐,讓群眾在安置點住得安心、舒心。 “我們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干部,對住在有安全隱患地區的群眾進行避險宣傳和轉移安置。有的村民選擇投親靠友,有的轉移到村部,21名需要轉移的人員都已實現應轉盡轉。臺風過后,我們會再把村民送回家。”少林村黨支部書記陳杰說。 全力與風雨賽跑 昨日下午4時許,長樂區航城街道下朱村黨支部書記朱燕輝又一次在村內冒雨巡邏。看到前一天夜里剛挖的溝渠水流暢通,他緊張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這條溝渠的開挖源于去年臺風時的遭遇。“當時村里的積水沒過膝蓋,灌進村民家中,嚴重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今年,我們充分吸取經驗,警惕內澇發生,果斷決定開挖溝渠。”朱燕輝說。 24日傍晚,鉤機進場,工人開始作業,下朱村的干部們堅守在現場保障施工。這場雨中作業一直持續到昨日零時許。長度超300米的溝渠終于在臺風來臨前被挖通,村內排水有了保障。 防抗臺風“集結號”吹響后,我市黨員干部迅速行動,奮力與時間賽跑、與風雨抗爭。 24日傍晚,晉安區岳峰鎮竹林社區黨總支書記潘冰再次來到省物資儲備宿舍一樓,開展“回頭看”。不等潘冰開口,年逾八旬的林依伯就表示,飯后立刻離開一樓。潘冰不放心,拉過椅子看對方吃完飯、去樓上的親友家后,她才離開。 省物資儲備宿舍建于1995年,一樓平房住著3戶高齡老人。“格美”逼近,潘冰立即在微信上通知子女將老人轉移上樓。怕老人不聽勸,潘冰自己也到現場勸導。看到潘冰冒雨趕來,林依伯和老伴很感動,保證安心待在樓上,不給大家添亂。 構筑溫暖港灣 狂風呼嘯,暴雨傾盆,這是楊橋河南新村和周邊老舊小區車主最擔心的情形。 “去年,臺風‘杜蘇芮’使轄區300多輛車‘泡湯’,今年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鼓樓區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黨委書記陳麗表示。24日上午,她緊急聯系周邊楊橋新苑、萬科九如府兩個商品房小區,為低洼地帶老舊小區的車輛尋找“避風港”。 一開始的協調并不順利,出于對地下車庫安全和小區業主反對的顧慮,物業僅同意開放100個車位供臨時停放,遠不能滿足需求。陳麗沒有放棄,當天下午,她走訪兩個小區的物業,與業主座談、與開發商通話,并在短時間拿出完善的臨時停車保障方案。 “走進社區,我們都是一家人,關鍵時刻的鄰里互助更有意義。可以考慮開放未出售和對外營業的停車位,我們會安排專人做好現場秩序引導,保證小區的安全。”在陳麗堅持不懈的說服下,楊橋新苑及萬科九如府小區的業主、開發商、物業一致同意免費提供400個地下臨時停車位。 與此同時,社區黨員干部們挨家挨戶開展防汛宣傳,逐一登記確認車輛停放位置及車主信息。至昨日下午,300多輛低洼地帶的私家車已安全遷移。 倉山區家庭服務業共享職工之家工會驛站,為戶外勞動者提供“避風港”。昨日一大早,倉山區新就業形態聯合工會會長葉珩來到驛站,清點整理物資、檢查設備、燒好茶水,等候來驛站的職工。 “我還點亮了驛站所有的燈,希望戶外勞動者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一眼就能看到我們還在。”葉珩說,福州市倉山區新就業形態聯合工會與倉山區家庭服務業協會、倉山區青年創業協會共同設立“工會防臺抗臺暖心服務點”,成立了“工會黨員服務隊”,他第一時間報名成為黨員志愿者。 在黨員們的帶動下,這兩天還有愛心企業送來了方便面、八寶粥、礦泉水等物資。(記者 莫思予 阮冠達 錢嘉宜 蔣雅琛 朱榕 李白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