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排水防澇早準備 嚴陣以待抗“格美”
2024-07-25 08:58:32?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內河游線停航、應急搶險隊值守“最長隧道”…… 排水防澇早準備 嚴陣以待抗“格美” 應急搶險隊值守湖東路下穿通道。 臺風“格美”24日升級為超強臺風,記者24日走訪福州防抗臺風一線,發現各環節齊心協力“上緊發條”,筑牢“防風墻”“防水壩”。 內河航線游船加固防臺風 游線停航、船舶固定、碼頭設施加固……這兩天,福州市水務文旅有限公司全員出動,加固船舶及碼頭設施,防范臺風的同時也為內河通暢添保障。 據了解,福州內河游航線23日起暫時停航,船舶分配到不同的泊位和錨地,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有效進行疏散。 “停靠在碼頭的船舶,我們用高強度纜繩和專用夾具進行多重固定。在船舶沿河一側,我們還通過下插竹竿至河床的方式,將游船‘鎖定’在泊位上。”工作人員介紹,為防范可能出現的大風天氣,游船碼頭結構、售票亭、碼頭引橋等碼頭設施也增加了錨定裝置加固。 應急道班點搶險設施完備 應急道班點是排水防澇應急搶險物資儲存和調配的重要點位,也是城區排水防澇快速響應機制的重要一環。 24日上午,記者在位于東三環埠興村公交站附近的應急道班點看到,一間庫房整齊排列著18臺不同功率的移動排水設施動力站,另外一間庫房則擺放著鎬、鍬、探桿、撬棍等小型搶險物資。庫房外,抓斗型清淤車、垂直式“龍吸水”、全地形履帶樣泵車、發電機等設備也準備充足。 “這個道班點主要以動力站等小型搶險設施及物資為主,各類搶險設施均在臺風來臨前完成清點和保養,確保以充足數量、最佳狀態投入搶險。”駐守該點位的負責人吳金偉說。 吳金偉介紹,接到設施支援指令后,他和團隊要在半小時內清點好每一條指令所需的設施設備。他說:“設施設備以最快速度交付給一線使用的時候,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應急搶險隊值守“最長隧道” “這是城區最長的隧道,又是一條跨區隧道。盡最大努力保障通道暢通,是應急搶險隊的最大職責。”24日15時左右,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突擊隊黨員張國暉和市排水公司泵站運維部的曹喆民,帶著設備和10多名隊員,駐守在城區積水風險點之一的湖東路下穿通道。 湖東路下穿通道西起鼓樓區湖東路,東至晉安區三八路,長1.6公里,隧道最大高度落差達20米,防水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為了保障暢通,隧道東西兩側各設有一座抽水泵房,每個泵房都有3臺抽水泵。曹喆民介紹說:“依托湖東路隧道雨水泵站監控系統,當隧道積水水深依次觸及3米、3.5米、4米時,3臺抽水泵就會依次自動開始排水。” 為了臺風暴雨天下穿通道里不積水、少積水,24日,應急搶險隊帶著搶險設施駐守現場:既有每小時可排水3000立方米的“龍吸水”坐鎮,也有移動防水擋板、固定擋板、沙袋“打配合”。“一旦上級部門下達封閉隧道指令,我們需要在半個小時里,在隧道口搭建一道高約1米的‘防水壩’。”張國暉說。 斗門調蓄池是全國第二大單體調蓄池。 斗門調蓄池守護火車站片區 “所有設備運行都處于良好狀態!”24日,在晉安區的斗門調蓄池,曹喆民又一次完成了設施的巡查,結果讓他安心不少。 斗門調蓄池是福州重要的蓄滯水體工程之一。它北側為二環路,西側為華林路、六一路,東側與洋下河相依,緊鄰福州火車站。位于地下2層至5層的它,平面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總調蓄高度為16米,容積為16萬立方米,是全國第二大單體調蓄池,福州火車站周邊0.46平方公里內的積水,都能被“收納”其中。 去年防抗臺風期間,斗門調蓄池立下大功。曹喆民介紹,臺風“杜蘇芮”影響福州期間,調蓄池累計進出水量達24萬立方米,“海葵”影響期間蓄滯水量達16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福州火車站片區的排水防澇和福州火車站的正常運行。 據了解,斗門調蓄池通過兩根大的“吸管”收集沿路的雨水。一條管徑2.8米的截流干管從火車站出發,沿站東路往南直達調蓄池,全長660米,通過與支管、河口閘門的配合,調控雨水去向;一條管徑為1.6米的雨水次干管,沿華林路布設,連接干管和調蓄池,全長700米。 “正常情況下,地面收集的澇水通過打開的管道入河口閘門進入洋下河。”曹喆民介紹,當洋下河水位超過5.5米警戒線時,管道入河口的閘門會自動關閉,雨水就通過管道流進調蓄池,待洋下河水位降至警戒線以下,調蓄池又會慢慢放雨水入河,從而避免福州火車站片區出現大量積水。 城區已騰出996萬立方米庫容 記者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獲悉,通過重要水體預泄預排,城區已騰出庫容996萬立方米。 重要水體預騰預泄方面,文山里、新西河、洪塘、陽岐等4座引水泵站已于24日3時停止生態引水,八一、登云、過溪等3座水庫已持續掛閘,將水位保持在汛限水位以下。光明港、琴亭湖、西湖、流花溪等城區重要水體已逐步降低水位,共騰出庫容996萬立方米。 城區33個易積水風險點也已根據“一點一策”部署人員、設備值勤值守。(記者 李錦清/文 陳暖/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