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區綠化苗木 防暑解渴有術
2024-07-19 10:20:23?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連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讓城區綠化苗木備受“烤”驗。記者從市綠化管理處了解到,為應對高溫挑戰,針對不同樹種生長特性,園林部門多管齊下,綜合采取灑水車澆灌、滴灌袋滲水、遮陽網擋光等方式,為綠植防暑解渴,保障它們安然度夏。 灑水車分早、晚兩個時段開展澆灌作業。 樟樹被“掛瓶”護理 近日,細心的市民發現,路面不少行道樹身邊,多了一個鼓鼓的編織袋。“那是時刻給樟樹澆水的滴灌袋。”市綠化管理處養護科負責人唐曉鋒告訴記者。 記者在秀峰路上看見,路旁兩側,每株樟樹下都“依偎”著一個碩大的滴灌袋,袋子被綠繩系在樹干上。滴灌袋底部則扎了一些小孔,涓細的水流源源不斷從袋內流出,滋養樹木根系。 每日,園林養護人員都會為滴灌袋補充清水,確保袋內水量充足。目前,市綠化管理處已對長汀街、祥坂街、望龍一路、南光明港路、澗田路、秀峰路、西鳳路、建新南路等18條路段共計8500余株樟樹綁縛上了滴灌袋,時時為樹木“解渴”。 那為何只給樟樹綁縛滴灌袋?為什么只選擇這18條路段上的樟樹?對此,唐曉鋒表示:“不同于耐旱樹種,樟樹喜歡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夏季需水量大,綁縛滴灌袋實現了‘水流慢灌、深層滲透’的目的,澆灌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高溫天氣下樟樹的死亡率。”據悉,早先地栽時為防止樟樹根部因積水而腐爛,采用排水性能佳的砂質土壤進行種植,高溫天氣下,土壤保水性差,水分流失加劇,滴灌袋能及時為樹木補充水分。而市區里這18條路段上的樟樹可以“開小灶”裝上滴灌袋,則是因為這些樟樹基本是距今五年內種下的樹木,有的還是移栽兩年多的苗木,根系不夠發達,長勢尚未完全恢復,需要更為精心的呵護。 據介紹,每日夜間,園林部門還會對市區所有樟樹進行噴灌,滿足樹木生長和日常代謝需求。 此外,園林部門在此提醒,有部分市民不知道滴灌袋的作用,路過時誤以為是垃圾袋并朝內扔垃圾,希望市民能愛護園林設施,正確投放垃圾。 園林養護人員為滴灌袋補充清水。 非洲茉莉“休假勿擾” 炎炎夏日,各類植物生長習性與度夏方式各有不同,園林部門所施展的“防暑”妙招也不一樣。 連續的高溫天氣,綠化帶上的非洲茉莉近日進入了休眠期,生長速度放緩,代謝活動減弱,開啟“度假模式”。以往為了植物株型美觀、促進新枝條生長、花芽分化,園林養護人員要經常對非洲茉莉肆意生長的枝條進行修剪,而隨著非洲茉莉進入休眠期,修剪工作也按下了“暫停鍵”。 “這時候如果強行修剪,會打破非洲茉莉的休眠狀態,迫使其重新分配自身有限資源用于傷口修復和新枝條生長,這可能導致它在高溫環境下更加脆弱。”唐曉鋒表示。此外,修剪枝條后的傷口如果持續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容易感染病菌,從而引發病蟲害,這會增加植物的管理難度。 而鴨腳木等灌木狀小喬木以及海芋等草本植物,則在長長的遮陽網下躲避烈日炙烤。據介紹,這些植物根系分布不深,覆蓋上遮陽網,能有效遮擋陽光直射,降低地面溫度,為它們提供相對涼爽的生長空間,減少因植物蒸騰作用而產生的水分流失。 針對金葉假連翹等對水分需求量大的綠植,園林養護人員相應提高澆水頻率。針對喜好濕潤生長環境的秋楓,則通過灑水車噴灌等方式來增加環境濕度。 園林養護人員給行道樹澆水。 64輛灑水車每日出動 夏季是不少綠植的生長旺盛期,但長日照、高氣溫,導致植物葉面及土壤的水分蒸發量加大,如若沒有及時補水,植物容易因缺水而生長不良。 據介紹,園林部門每日部署64輛灑水車,按照細澆慢灌、澆則澆透的原則,分早、晚兩個時段開展澆灌作業,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的高溫時段,以免燙傷植物根系。據統計,一輛灑水車在一個班次內執行5次至7次任務,能為市區植物送去50噸至70噸水。 同時,園林養護人員利用潮汐規律,在漲潮期間抽取內河河水對周邊植物進行灌溉,提升作業效率,節約水資源。 行道樹接受修剪作業 高溫天氣下,與澆水作業同步進行的是樹木修剪工作,為可能侵擾城市的臺風做足應對準備。 考慮到行道樹遮陰功能,目前主要對往年臺風天氣里樹木倒伏較嚴重的路段開展行道樹專項修剪工作。唐曉鋒告訴記者,“控高縮冠”專項修剪主要通過疏剪樹木過密層枝條,短截過長枝,保留其景觀效果。必要時做樹冠回縮處理,使樹形、樹冠不偏斜,形成冠幅體量適度、枝葉疏密適中的樹冠,以減少風阻,提高極端天氣下的樹木抗倒伏能力。 據統計,截至目前,園林部門已對楊橋路、東大路、福馬路、閩江大道等16條路段的小葉榕進行專項修剪,共計2247株。同時,樹木常規修剪工作也在進行中,現已完成行道樹常規修剪5.3萬株。此外,園林部門還持續排查行道樹中不夠穩固的“危樹”,已移除白馬北路、烏山路、鼓屏路等路段上的木麻黃、銀樺共8株。(記者 全怡月/文 包華/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