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全力探索鄉村全面振興新路徑
2024-06-21 10:34:16?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清風拂面,碩果累累,一顆顆飽滿的西紅柿,孕育無限生機;青山綠水,游人如織,橄欖湖畔的歡聲笑語,傳遞興旺活力;老城翻新,創新治理,營造和諧縣城……一幅幅美景,見證了閩清積極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設,打通鄉村振興“快車道”的不懈努力與追求。 今年以來,閩清縣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五大工程”為總抓手,深化拓展“三爭三領”行動,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立足資源稟賦,找準主攻方向,不斷探索具有閩清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新路徑,加快融入都市圈、建設山水城,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碧藍的湖水,蔥翠的遠山,雄江鎮美景讓人賞心悅目。雄江鎮供圖 千村有千品 農業招牌擦得亮 仲夏時節,云龍鄉官莊村格外“紅火”,采摘、打包、發車,一箱箱西紅柿承載著村民們的致富夢,奔向四面八方。“銷路非常好!不用出村就賣出去了!”種植戶們臉上漾著笑意。 云龍的西紅柿、塔莊的百香果、金沙的金線蓮……一塊塊千姿百態的“拼圖”,拼起閩清“以特取勝、以優取勝”的宏偉愿景。近年來,閩清依托省定農產品主產區定位,發掘各地農產品特色稟賦,建成一村一品示范鎮和示范村71個、農業龍頭企業76家,重點打造水稻、橄欖、油茶等“六個萬畝”農特產品優勢區。 “一村一品,既有利于各村鎮良性競爭,避免資源浪費,也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資源,提升產品質量。”閩清縣相關負責人說,各地的特色農產品,均立足于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在口味、品質上形成優勢,打造更多特色農業品牌。 今年4月,閩清新增“閩清西紅柿”“閩清甜筍”國家地理標志證明。9個地理標志,數量全市第一,見證了閩清特色農業發展的成績。據介紹,近年來,“閩清橄欖”已獲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產值突破4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梅溪鎮被授予全國農業產業強鎮,茶口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億元村。 上述負責人說,以“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為理念,閩清將繼續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培育更多鏈主企業,做大做強橄欖、粉干、茉莉花茶、禽蛋、智慧食品等“五大特色”農業產業園,輻射帶動農產品從“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轉變,推進一產“接二連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打造更多優質特色品牌。 千村有千貌 八仙過海產業興 水面闊朗、湖光瀲滟,從大山中的庫區漁業鄉鎮,到新晉的周邊游網紅目的地,雄江鎮的華麗轉身,折射出不一樣的鄉村振興之路。 “結合庫區養殖網箱清退工作,雄江全面清退轄區流域內網箱,把橄欖湖從‘漁場’變成了游客口中的‘小洱海’。”雄江鎮相關負責人說,結合網箱整治成效,雄江鎮在湖邊建設親水棧道,打造水上平臺;提升溪谷沙灘,豐富親水娛樂內容;村中也落實風貌管控,統一建設黃墻紅瓦特色建筑,襯托美麗湖景。 數十公里外的上蓮鄉,也走出了獨特的文旅發展新模式。在這里,芝溪、廬下溪雙溪交匯,同60余畝良田共同勾勒出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立足特色田園風光,上蓮鄉建設“遇見·心上蓮”景區,規劃設計草地、稻田、采摘園、古厝等多個景點,豐富旅游內涵。 如今,漫步上蓮鄉間,游人們可坐于咖啡屋內,看云卷云舒;也可換上旗袍,在花田里定格美麗瞬間;可以漫步仰高厝,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可以體驗知青生活,回憶青春歲月……一步換一景,步步皆是春,悠閑而充實的鄉間生活,令“心上蓮”的招牌愈發響亮。 “上蓮距城區較遠,為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我們在上蓮周邊建設民宿產業集群,讓游客玩得開心,住得安心。”心上蓮品牌運營公司總經理沐瑤介紹,去年以來,上蓮鄉已先后建設山野·四季、蓮上雅集等一系列民宿,初步形成民宿產業集群,提升游客出游體驗。 雄江與上蓮的新探索,折射出的是閩清堅持“千村百貌、整村開發”,引領鄉村整體發展的新模式。近年來,閩清加快盤活黃楮林溫泉景區,梳理打造心上蓮、云溪漫谷、閩臺鄉建鄉創、九野小鎮、小丫村等鄉村振興樣板,全力推進更多鄉村文旅項目投入運營,云上尚德、流星光年、蓮上雅集等一批看得見、可復制、能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亮相出圈,打造更多示范樣板。 千村有千家 留才引才添活力 梅臺兩岸融合驛站揭牌,架起兩岸融合發展連心橋;海峽鄉建鄉創家園開幕,打造兩岸青年創業熱土;城鄉永續發展學院啟動,把脈更多鄉村發展路徑……2024年,梅臺兩岸融合發展喜訊不斷,鄉建鄉創人才“第一家園”建設成果漸顯。 以人才為紐帶,推動城鄉要素互補。近年來,閩清積極探索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新路徑,搭建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橋梁和紐帶,持續構筑鄉建鄉創人才“第一家園”,取得成效滿滿: 政策引導,引才更明晰。 閩清出臺“激勵村干部擔當作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十條措施”“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15條措施”等措施,清單化推動一攬子政策落地落實,引進臺灣團隊95支、臺企14家、臺灣人才300多名,實施鄉建鄉創合作項目35個。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可提供五年租金一次全免服務,搭載青年聚集、項目對接、交流洽談、成果展示等多個功能,可滿足入駐臺青公司的辦公、住宿等多方面需求。 服務提質,留才更便捷。閩清整合縣、鄉、村三級服務資源,建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全過程對接服務機制,設立服務專窗,配備服務專員,以“陪伴式服務”為臺胞臺企發展保駕護航;持續更新縣級鄉建鄉創項目庫、人才庫、企業庫信息,提供即來即辦、上門辦、提醒辦等綠色通道。 強化磁場,用才更活躍。閩清創新項目找企業、團隊選項目的“雙選”機制,采取陪伴式、陪護式服務形式,結合兩岸建筑師聯合駐村行動,培育富有特色的閩臺鄉建鄉創發展模式;深化科特派“N+1”服務機制,共有7個省市引進生科創服務團隊、73名省市科技特派員、548名高校青年學子扎根農村。 閩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統籌城鄉產業共興、要素共享、生態共建、多元共治,深化黨建引領,統籌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推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做好“三農”工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走出具有閩清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記者 阮冠達)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