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風起帆張 向海圖強
2024-06-05 09:43:21?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海上福州”戰略構想提出30周年 福州:風起帆張 向海圖強 “福州的優勢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于江海。”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親自擘畫了建設“海上福州”的宏偉藍圖。 今年是“海上福州”戰略構想提出30周年。30年來,福州牢記囑托,向海圖強。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3250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水產品產量307.5萬噸,位居全國第二;漁業產值691.8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閩投1號” 。 逐夢全球 奏響粗蘆島“三重奏” 地處福州北翼的連江縣,漁業產值連續3年居全國縣級首位,水產品總量連續40多年位居全國縣級第二,先后獲評中國鮑魚之鄉、中國生態食材之都等稱號。當前,連江正加快建設海洋強縣,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 閩江之畔,粗蘆島上,風生水起,建設正酣。600年前,鄭和“福船”在此誓師起航,在海上絲綢之路寫下輝煌篇章;如今,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國際水產品交易基地、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等,逐夢全球,打響“海上福州”國際品牌。 據了解,原來福建大部分遠洋漁獲需繞道浙江舟山、山東榮成等地,上岸后再運回來。為解決這一問題,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應運而生。基地規劃布局“一港、二園、三中心、四區”四大區塊,核心區位于粗蘆島,覆蓋連江、馬尾、長樂、福清、羅源等縣區。目前,基地已建成投用母港一期3-4#泊位、海關邊檢區等基礎設施,今年1月,首艘遠洋漁船742.5噸深海魚“游”上岸。 “未來基地的遠洋漁獲進關量將達100萬噸,更多全球海鮮將‘直達’市民餐桌。”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表示。 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只是粗蘆島的“一重奏”。75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擁有多項國內首創技術;“地中海努里亞”輪是全球最大的敞口集裝箱船;“閩投1號”深遠海養殖平臺是全國首個半潛式漁旅融合平臺;84M雙體半潛多用途移動平臺和105米電力推進飽和潛水支持船,分別獲英國倫敦2014年度“OSJ”海工支持船獎和2017年度“OSJ”深海裝備技術創新獎……位于粗蘆島片區的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全省最大的特種船舶生產基地,打造海工裝備的“藍色引擎”。 粗蘆島還同步建設國際水產品交易基地,謀劃建設海洋生物、海工裝備、數智漁業等3個科創高地,形成“一區兩基地三高地”發展格局,著力打造中國遠洋漁業產業集聚區、中國現代漁業產業化示范區、中國漁業對外開放重要海上門戶。 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 先行先試 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 日前,福州發布福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試首批10條政策,包括積極推動福馬產業合作園設立,確定連江縣琯頭鎮粗蘆島區域作為先行先試區,爭取加密馬尾至馬祖、黃岐至馬祖海上貨運航線。 4月1日起,兩馬“小三通”客運航線由每天“一進一出”調整為“兩進兩出”,便捷旅客往返兩地。 兩馬“小三通”客運航線是兩岸間首條海上客運航線,于2001年開通。2019年5月,兩馬“小三通”客運航線由馬尾青州碼頭移線至瑯岐碼頭,航程由原先的32海里縮短為23海里,成為連接福馬兩地中心區最快速、最便捷的交通樞紐和貿易通道,累計運送旅客68萬人次。 今年4月9日,“兩馬”海上貨運直航航線在馬尾青州碼頭開通,可實現貨物3小時抵達馬祖,未來可由馬祖轉運至臺灣本島,意味著福馬“同城生活圈”建設再進一步。 在福馬產業合作園先行先試區方面,粗蘆島謀劃建設進境水產品加工集散中心、臺灣漁獲上岸定點口岸,全力打造兩岸海洋經濟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在深化文旅融合方面,連江謀劃建設黃岐馬祖海峽文化交流中心、臺灣免稅商城等標志性項目,積極創建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區,目前已實現省級創建目標。在深化交流交往方面,連江打造連馬音樂節、“三月三”連馬少數民族文化節、“世界漁都·連馬家宴”等活動品牌。 港城聯動 建設福州絲路海港城 福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將繼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江陰港區、羅源灣港區、松下港區等碼頭項目建設。 近日,福州港松下港區山前作業區17號泊位工程13個碼頭主體沉箱預制工作完工。據介紹,該工程是福州絲路海港城重點項目,投資5.1億元,新建1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以及相應配套設施,預計2025年3月底完工。 福州港松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位于松下鎮首祉村,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和國家首批進口糧食指定口岸之一,也是福州新區唯一的深水碼頭,運營貨種主要有糧食、鋼鐵、礦石、建材、煤炭、化工原料等,具有對外貿易條件,擁有糧食周轉倉28座,庫容16.5萬噸,是福建省單體最大散貨吞吐量、糧食進出碼頭。 碼頭2023年實現吞吐量3013萬噸,規劃建設14個深水泊位,總吞吐能力可達1億噸,分為糧油作業區、多用途作業區、通用散雜貨作業區、郵輪港區等4個功能區域。現已建成6個泊位,岸線總長度1627米,最大靠泊能力可達20萬噸級,年吞吐量達3000萬噸。 碧海銀灘 搭建“鳥類天堂”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閩江入海口,閩江河口濕地公園充滿活力。 據介紹,閩江河口濕地是福建省最優良的河口三角洲濕地,總保護面積2381.85公頃,是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態河口濕地,有野生動植物1311種。它地處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的中間驛站,有鳥類313種,是遷徙水鳥重要驛站地、越冬地和燕鷗類重要繁殖區。 實施保護20多年來,閩江河口濕地成績斐然,2013年獲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入選“中國重要濕地”名錄,其可持續發展模式作為2021年世界遺產大會青年論壇上的最佳實踐案例向全球推廣。閩江河口濕地2022年6月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8月以保護區為核心的“福建閩江河口濕地:海、陸生物地理區劃過渡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隨后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記者 鄭瑞洋 徐文宇 馬麗清/文 林雙偉 原浩/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